黄喉貂、台湾黑熊、石虎等 便便竟检出塑胶微粒
绿色和平今天发布的调查指出,台湾黑熊、台湾水鹿、黄喉貂、石虎及金门欧亚水獭等的排遗、栖地饮用水及主食的昆虫等皆检出「塑胶微粒」。(林良齐摄)
台湾动物陷入危机?调查指出,黄喉貂及台湾黑熊的排遗检出塑胶微粒率更达100%,绿色和平认为,连远离人为活动密集的野生动物都持续被塑胶污染,呼吁应尽速订定一次性塑胶禁用时程。
据调查指出,黄喉貂的10个排遗样本中全数检出「微塑胶」,且平均每克干排遗微塑胶数量为18.65个、最大达1333 UM(MIU M);采集的3个台湾黑熊排遗样本中也均检出微塑胶,平均每克干排遗微塑胶数量为1.07个;台湾水鹿、石虎及金门欧亚水獭也有部分排遗检出微塑胶。
调查也发现,金门水域、武陵(七家湾溪)水域、嘉明湖水域、鹿林山水域及大分水域也均检出微塑胶,其中又以金门水域每公升检出32.11个最高、武陵(七家湾溪)水域检出26.11个次之,材质则为PE最多、PP次之。
野声环境生态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博仁认为,因黄喉貂的觅食较为多元,除了野生的鸟类、鼠类等,且活动区域接近人为活动区,因此部分也会至厨余或垃圾堆觅食,推测可能因此摄食较多微塑胶。
「此次调查到的微塑胶超乎原本预期的多」,绿色和平专案主任唐安坦言,微塑胶与人为活动习习相关,除了末端的净滩外,也应从源头做起,呼吁可从如国家公园等地开始淘汰一次性塑胶包装、监测生态系受塑胶污染情形、立法全面管理,而企业则可以朝「可重复使用包装」转型。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处长卢淑妃说,近来黄喉貂在塔塔加游憩区炊煮平台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发现部分黄喉貂食用游客遗留的食物或垃圾,除了呼吁游客要做到「无痕山林」外、也加强执法,而玉山国家公园也不贩一次性产品及餐具。
环保署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会副执行秘书魏文宜表示,近来环保署力推塑胶减头减量,如2018年1月1日限制塑胶袋至今每年减量25亿个、2019年7月起限制使用吸管及一次性餐具,分别年减1亿支及1.3亿个,今年7月1日起提高自备循环杯优惠至5元后,自备比率也提升至15%,呼吁民众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