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动物黄喉貂检出微塑胶 绿色和平吁源头减量
绿色和平23日举办「难逃塑命: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及栖地微塑胶污染调查」发布记者会指出,经研究调查,走访8个地点、检测台湾6种保育类种物,发现以黄喉貂排遗检测出微塑胶比率达100%最多、金门水域微塑胶浓度最高。图为玉山黄喉貂。(图/ 中央社)
绿色和平今天表示,经调查台湾6种保育动物及8处栖地都检出微塑胶,以黄喉貂、金门水域检出量最高;呼吁政府、企业、全民共同参与,从源头开始少用一次性塑胶制品。
绿色和平今天举办「难逃塑命: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及栖地微塑胶污染调查」发布记者会。绿色和平减塑专案主任唐安指出,研究耗费近1年时间与14个领域团队合作,走访8个地点、检测台湾6种保育类种物,最后发现以黄喉貂排遗的检测出微塑胶比率达100%最多、金门水域微塑胶浓度最高。
此次研究针对台湾保育类红皮书中的台湾黑熊、台湾水鹿、黄喉貂、石虎、金门欧亚水獭、樱花钩吻鲑等6种生物及其栖地、饮用水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种保育动物及栖地都受微塑胶污染。
在栖地部分,除了金门水域外,其他如武陵七家湾溪、嘉明湖、鹿林山水域、大分水域等地区全都检出微塑胶,总共67公升的栖地水样中,收集到1323个微塑胶。
野声环境生态顾问负责人姜博仁以黄喉貂说明,牠的食物来源比较广,除了野外的老鼠、鸟类等小型生物外,也可能吃人类的厨余,从垃圾桶、人类遗留在野外的垃圾中寻找食物,「也曾发现有黄喉貂的头卡在八宝粥罐里」。
姜博仁指出,根据研究,塑胶微粒可能透过降雨、大气对流移动,因此即使非常偏远的地区也会检出;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繁殖失败率增加、肝脏肠道发炎、生长迟缓等。
协助微塑胶检测的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何琼纹表示,研究结果证实指标性保育类野生动物由自然环境中摄入微塑胶的风险确实存在;后续应该投入更多研究、环境监测;她也建议从源头开始少用一次性塑胶、政府、企业、全民共同参与。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会副执行秘书魏文宜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环保署也积极推动全民绿生活,希望能加速一次用塑胶源头减量;今年7月自备环保杯的措施也正式上路,接下来会请地方政府最迟在113年12月31日前提报实施限用一次性塑胶饮料杯,目前仅北市宣布今年底将禁一次用塑胶饮料杯。
据环保署统计一次性塑胶制品减量部分,自107年起塑胶袋年减25亿个、108年7月起塑胶吸管年减1亿支、108年8月起塑胶一次用餐具年减1.3亿个。(编辑:陈政伟)11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