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滩地消失近6成!农业部:威胁候鸟迁徙与生物多样性

▲农业部生多所研究发现,台湾西海岸泥滩地百年来减少58%。(图/生多所提供)

记者杨惠琪/台北报导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近日在国际期刊《Wetlands》发表关于台湾西海岸泥滩地百年变迁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经历100年大规模人为开发后,泥滩地整体面积大幅减少58%,天然栖地逐渐被人工化设施取代,威胁生物多样性、也影响候鸟迁徙。研究团队指出,近10年泥滩地面积虽有小幅回升,仍呼吁政府重新审视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维护泥滩地生态。

生多所表示,泥滩地是最重要的生态系之一,不仅提供碳吸存等生态服务功能,还承载高度生物多样性。泥滩地的减少将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尤其对迁徙性水鸟构成了重大威胁。台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点,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继站,因此,台湾泥滩地的健全程度对东亚水鸟的存续至关重要。

生多所指出,根据澳洲研究,全球泥滩地自1984至2016年间流失了16%,亚洲因20世纪末经济与工业成长快速,沿海泥滩地流失程度远高于全球。研究团队透过历史地图与卫星影像分析发现,台湾的泥滩地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1920至1950年间,泥滩地在自然营力的推动下持续增长;但自195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人为开发的展开,泥滩地逐年减少,至2010年约有58%的泥滩地消失。

生多所进一步指出,目前全台仅存完整的泥滩地位于彰化汉宝湿地、芳苑湿地及浊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湿地一带,该区域是迁徙线上的关键能量补给站,肩负着重要的生态系服务功能,也孕育着大量无脊椎生物,更是众多水鸟的重要觅食地。

生多所组长林瑞兴表示,观察近10年西海岸泥滩地面积并未缩小,甚至有小幅上升趋势,主要是海岸开发已经快要饱和,以及各界越来越关注生态观念等因素,未来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更加谨慎,尤其在拓展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时,应避免泥滩地继续流失,以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

▲蓝色区块表示曾经是泥滩地的区域,红色是现存泥滩地分布位置。(图/生多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