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泥灘地消失58% 威脅候鳥

生多所研究显示,在经历了100年的大规模人为开发后,台湾西海岸泥滩地整体面积约有58%已经消失,天然栖地也逐渐被人工化设施取代。图/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提供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近日在国际期刊Wetlands发表一项关于台湾西海岸泥滩地过去百年变迁的研究,报告显示,经历一百年的大规模人为开发,西海岸泥滩地整体面积约百分之五十八已消失,将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对迁徙性水鸟构成重大威胁。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团队呼吁,政府应重新审视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规画,减少泥滩地等天然栖地的流失,以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

泥滩地为最重要的生态系之一,提供碳吸存等生态服务功能,及承载高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指出,根据澳洲研究显示,全球泥滩地自一九八四至二○一六年间,流失百分之十六,亚洲因为廿世纪末经济与工业成长快速,沿海泥滩地流失程度远高于全球,而台湾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继站,因此泥滩地健全程度对东亚水鸟的存续至关重要。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宛均说,为了全面了解台湾泥滩地变迁,团队透过历史地图与卫星影像分析,发现从一九五○年代开始,台湾西海岸泥滩地面积随着大规模人为开发,而逐年减少,至二○一○年约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泥滩地消失。

陈宛均分析,在开发历程中,因水资源需求,在上游河川兴建水库与水坝,拦截了泥沙,也阻断了泥滩地的自然增长。此外,愈来愈多泥滩地被填海造陆,转变为养殖渔业和农业区,或是开发为工业区、渔港及商港,使得海岸环境从天然栖地逐步变为半天然栖地,最终成为完全人工化设施。

陈宛均表示,目前全台仅存最完整的泥滩地位于彰化汉宝湿地、芳苑湿地、浊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湿地一带,肩负着重要的生态系服务功能,更是众多水鸟的重要觅食地,提醒政府谨慎规画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