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开发 西海岸泥滩地流失58%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研究发现,台湾西海岸泥滩地自1950年代起,因大规模人为开发逐年减少,到2010年约58%泥滩地消失。(蔡佩珈摄)

台湾泥滩地是候鸟迁徙重要中继站,健全程度对东亚水鸟存续至关重要,然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研究发现,西海岸泥滩地自1950年代起因大规模人为开发逐年减少,到2010年约58%泥滩地消失,全台仅存最完整泥滩地在彰化汉宝湿地、芳苑湿地及浊水溪出海口大城湿地。但近年政府拓展绿色能源基础设施,也引来环团担心泥滩地流失加速。

生多所近期在国际期刊《Wetlands》发表关于台湾西海岸泥滩地过去百年变迁的研究成果。该所表示,泥滩地是最重要的生态系之一,具碳吸存、高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根据澳洲研究,全球泥滩地自1984至2016年间流失16%,亚洲则因20世纪末经济与工业成长快速,沿海泥滩地流失程度远高于全球。

生多所副研究员陈宛均表示,这项由研究团队透过历史地图与卫生影像分析发现,台湾泥滩地1920至1950年间持续增长,1950年代起因大规模人为开发展开,泥滩地逐年减少,至2010年约58%泥滩地消失。

她解释,泥滩地消失的主因为早期上游河川兴建水库与水坝拦截泥沙,阻断泥滩地增长,现存的泥滩地则逐渐被填海造陆,转变为养殖渔业和农业区,后续再开发为工业区、渔港及商港,使海岸环境从天然栖地逐步变为半天然栖地,最终成为完全人工化的设施,举例来说,云林麦寮工业区、台中港以前都是泥滩地。

生多所表示,目前全台仅存最完整的泥滩地在彰化汉宝湿地、芳苑湿地及浊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湿地一带,是候鸟迁徙线上关键能量补给站,肩负着重要的生态系服务功能,也孕育大量无脊椎生物,更是众多水鸟的重要觅食地。

陈宛均强调,只要没有大规模开发,以台湾泥沙自然冲积至海岸的程度,泥滩地可逐渐增长,彰化当地泥滩地生态系是全台仅存,也支持着当地渔民的养殖生活需求,未来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规画需更加谨慎,尤其在拓展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时,应避免泥滩地继续流失,以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