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跃程度超乎预期 北市天文馆:恐影响电力

天文馆指出,太阳周期平均约为11年半,在进入活跃期时,除了太阳黑子数量增加,也会日益频繁地出现闪焰与日冕物质抛射等喷发大量带电粒子的现象,可能对地球造成影响。(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北市立天文馆指出,太阳活动逐渐进入新周期,但活跃程度远高于预期,太阳黑子数量甚至在3月底达到预测值的两倍以上,提醒民众,恐怕会对电力、卫星通讯等设备造成影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近期发布新闻稿表示,太阳活动在2020年触底后,逐渐进入第25周期,不过活跃程度却远高于预期,其中与太阳活动程度息息相关的太阳黑子数量,不仅已连续18个月超过预测,在3月底时甚至达到预测值的两倍以上,是近7年来的最大值。

天文馆指出,太阳周期平均约为11年半,在进入活跃期时,除了太阳黑子数量增加,也会日益频繁地出现闪焰与日冕物质抛射等喷发大量带电粒子的现象,可能对地球造成影响,例如今年2月初就曾爆发一次M级太阳闪焰,摧毁近40枚星链卫星;3月更发生了146次闪焰事件。

天文馆进一步指出,这些高能量带电粒子虽然会造成美丽极光,也可能带来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地磁风暴,1859年9月1日的「卡灵顿事件」是太阳观测史上最强烈的一场太阳风暴,让当时的电报系统断讯、电塔冒出火花;1989年3月13日的另一场强烈太阳风暴,则造成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大规模停电。

天文馆表示,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与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预测,这次太阳周期将在2025年7月左右达到高峰,为了让太阳风暴的影响降至最低,科学家们已经部署许多监测设备,可以24小时持续提供即时预警,民众不必过于担心。

天文馆表示,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在开馆日的上午10时至12时、下午2时至4时到访,使用望远镜实际观看这些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太阳现象,或是上「台北天文馆」YouTube频道观赏「太空天气对航空的影响」影片,了解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