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 为考状元不惜假扮艺人

所谓「行卷」,指得是考生在考试之前,把平时写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带到京师,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自己。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20岁赴长安参加科举时,为了考中状元,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弟弟岐王的门下。

当他得知,太平公主已将状元头衔给了另一位文人张九皋时,王维便知道自己没机会了,因为太平公主的权势比岐王的大得多。

于是,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太平公主举行的宴会上,装扮成艺人,弹奏琵琶给喜欢音乐的太平公主听,博取太平公主的赏识。

宴会当天,王维应手挥弦,意态潇洒,所弹的曲子哀婉凄切,动人心魄。太平公主听了,赞不绝口,又加上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觉就喜欢上王维。

岐王当下便趁机将王维推荐给公主,公主问王维「子有所为文乎?」,王维即献上怀中的诗卷,公主览颂未毕便大惊道「这些诗作都是我平素所喜爱的,以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于你之手!」于是急忙命王维换衣,待以上宾之礼。

当下,岐王又说,王维希望此次考试能中状元,请公主多加关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诉他必须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就这样中了进士第一名。

「行卷」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病,也为唐诗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由于行卷优劣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不少人在行卷「作手脚」,偷窃抄袭,甚至找人代笔。

武则天当政时,曾下令用纸糊上考生姓名,但并没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淳化年间,宋太宗才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将考生姓名、乡贯弥封,再决定所录取的试卷后,才将弥封拆开,以「革考官窝私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