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34校全市招生 偏乡学校用特色吸引学生

霞云国小用当地桂竹、药草、东眼山等文化规画特色课程,吸引跨学区学生就读。(霞云国小提供/陈梦茹桃园传真)

桃园市今年小一新生有2万3450人,比去年增加370人,但人口集中在都市重划区,有些旧城区、偏乡学校面临学生人数骤减、有空余教室,34校申请为空间充裕学校,可招收全市学区学生。

教育局公布,今年核定的空间充裕学校包含山东、龙冈、瑞原、德龙、高原、龙源、三和、三坑、美华、内栅、福安、百吉、中兴、瑞祥、南兴、永福、寿山、山顶、龙寿、自强、芦竹、公埔、顶社、大潭、保生、仑坪、启文、永安、笨港、大坡、蚵间、社子、埔顶及霞云国小,共34校。

教育局指出,龙冈国小虽然位处市区,班级高峰达到50多班,但近年来受少子化影响,加上周边有新设林森国小,学区调整后学生人数有减少,核定为空间充裕学校。在教师及社区共同努力下,近3年龙冈国小吸引部分跨学区学生就学,班级数由21班成长至23班。

芦竹国小位处乡间,少子化影响学生数逐年降低,校长陈梅蓉说,周边学校如锦兴、光明、大竹国小等,皆为总量管制学校,为舒缓总量管制学校,透过空间充裕学校核定提供家长多元就学选择,非学区学生约有30多人,体恤父母接送辛苦,学校有提供交通车载送学生上下学。

霞云国小是复兴区唯一可跨学区就读的偏乡学校,打破偏乡学校多数流失学生的传统偏见,该校用当地桂竹、药草、东眼山等文化规画特色课程,吸引跨学区学生就读,也有教师带自己孩子就读,今年校方结合药草、桂竹、小米、大豹社先民迁徙故事,角逐教学卓越奖。

校长罗幼莲分享,曾有位从加拿大返台学生,原本就读龟山区的传统大校,但对大班教学模式不适应,家长透过亲友了解学校特性,选中霞云国小,甚至不惜在学校对面租房子,就是要让孩子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