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沿海棲地復育有成 「環境維護指標」小燕鷗今年最多

苏俊宾(中)感谢野鸟学会、志工和市府相关单位共同维护小燕鸥栖地。图/苏俊宾脸书

今天为世界候鸟日,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在脸书分享了今年小燕鸥于桃园沿海栖地复育的成果。他说明市政府跨局处及志工团队推动生态复育工作,包括与桃园市野鸟学会的合作营造友善育雏环境,让小燕鸥今年数量创下历年新高。

苏俊宾表示,小燕鸥每年4月中旬自澳洲、纽西兰等地迁徙超过1万公里抵达桃园沿海求偶、繁殖及育雏,是台湾珍贵稀有的第二级保育类鸟种,不仅是赏鸟爱好者眼中的稀客,也是公部门检视环境维护成效的重要指标。今年小燕鸥的观测数据显示,栖地内小燕鸥的巢数达185巢,雏鸟181只,单日最大数364只,相较前两年调查数量都大幅提升,缴出漂亮的成绩单。

苏俊宾说明,今年的复育行动重点为优化小燕鸥的栖地,尤其是竹围渔港北岸、许厝港国家级重要湿地、大潭及白玉海岸等区域,市府与志工团队共同整地、架设围篱、布置假鸟和设置庇护瓦等,帮小燕鸥创造安全友善的繁殖环境。

此外,市府也针对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侵扰问题多重防范,特别是对流浪犬的控制,环保局与农业局合作,运用CCTV监控设备追踪流浪犬的动态,并加强在栖地周边的巡查与宣导,确保小燕鸥不受干扰。

苏俊宾感谢桃园市野鸟学会、环保局和农业局等单位的通力合作,指出这是复育成果显著提升的关键因素。未来,市府将持续透过多方合作,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小燕鸥的栖息地,让更多候鸟能够安心在桃园繁衍生息。

苏俊宾手绘小燕鸥。图/苏俊宾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