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真迹出土,这字没有一丝烟火气,真正达到“神仙境界”!

古代书法家创作,并非全部自己编写内容,为了修身养性,提高文艺境界,他们经常品读经典诗词和经书,并进行抄写,比如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等名家,常写《道德经》、《孝经》、《洛神赋》等名篇。

尤其是赵孟頫,临写《洛神赋》、《赤壁赋》等作品,一生多达百遍,以此修身养性,沉淀心境,强化控笔水准和艺术气韵,形成温迈娴静的个人书风,除了赵孟頫,明朝的文征明亦是如此。

据文献记载,他幼时愚笨,11才会说话,天资相比同时代的唐伯虎、祝允明,完全算不得卓越,但是文征明贵在坚持,不求速度,跟随名师认真学习,品读经典文献,欣赏前辈书画,每日临写10遍《千字文》。

从而养成温迈、淡泊的品性,极具君子气度,同时不断摹学晋唐名家,从钟繇、王羲之等人,延续到唐宋的虞世南、米芾、赵孟頫,集诸家特色于一体,60岁左右,真正掌握古法精髓,书法名气大涨,求字者络绎不绝。

甚至60岁之后,文征明再次提升一个档次,他将自身品性,与书法创作融合,行笔舒和清逸、干净率性,每一笔清健多姿,饱含超逸的书卷气,进入“人书具老”最高境界。

比如我们欣赏,近代出土的《滕王阁序》真迹,此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由王勃所写,号称“天下第一骈文”,短短700字,囊括40个成语和26个典故,堪为诗文界的“奇作”。

文征明85岁用行书抄写,笔笔返璞归真,没有一丝烟火气,真正达到“神仙境界”,多用露锋起笔,起笔处姿态飞动,但是没有过多的锐利之气,因为紧随其后,文征明就换为中锋。

着力深沉,筋骨刚健,中和起笔的锋芒感,巧妙化为灵动秀逸之韵,比如卷中的“人”字就是如此,左边撇画,空中造势,然后露锋入纸,起笔接触纸面后,转换方向,并以中锋运行。

线条瘦劲硬朗,极具清健之气,相比之下,右边的捺画,略显饱满圆融,着墨偏浓,观察其他字体,也具有如此险绝、鲜明的势态变化。

文征明利用这种造势方法,增强字体的开合收放、浓淡粗细等对比,以此凸显立体感和节奏性,同时独具艺术妙趣,预防枯燥之病,呈现虚和畅达的气象。

全卷看似温润平淡,实则意趣无限,时常临摹,可以感受古人风貌,行笔灵动多变、连贯自然,摆脱刻意、单调等问题,呈现典雅的古韵之美,其次还能平心静气,提高自身文艺修养。

经多方努力,如今我们对文征明《滕王阁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