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左后旗:舍饲高效养牛解锁产业发展密码

通辽市科左后旗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发展定位,以舍饲高效养牛技术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欣盛养牛专业合作社,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白好斯巴根正在饲喂黄牛、清理牛舍,忙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按照科左后旗推行的“良种改良、高效精养、为养而种、绿色循环”养殖模式,白好斯巴根舍饲养殖新路子越走越宽。目前,像白好斯巴根养牛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牧场,全旗累计已有982家。

白好斯巴根说:“我舍饲养牛已经11年了。舍饲养牛,饲料定量,牛发情早,上膘快,活动量少,出栏时间短,深受广东客商喜爱。”

在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清明的家庭牧场,一排排整齐的牛栏、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被安置得井井有条。作为一名畜牧改良员,清明的每头牛系谱清晰可追溯,并建立了完备的配种档案。他两本记录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2003年至今每一年每一次的配种时间、配种母牛、冻精编号、所产犊牛、产犊时间。

清明说:“我是2003年开始做改良的,改良之前的牛体型小,也就七八百斤至一千斤左右,现在最好的能达到两千斤左右。没改良之前一头犊牛能卖到一千三四左右,现在一头基础母牛售价能提高50%以上。”

目前,科左后旗已实现配种员、防疫员、基层兽医三员合一,全旗牛冷配中心点15处、村级冷配点1200处、技术员2000人。2023年完成牛冷配43万头。

此外,近几年通过宣传发动、科技示范、政策引导,农牧民逐渐告别了传统的粗放经营、靠天养牛模式,科学养畜意识在不断加强。“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观念逐渐形成。全旗2013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78.3万亩,种植优良牧草5.5万亩,到2023年,种植青贮玉米185万亩,种植优良牧草7.85万亩。

品种改良提质增效,禁牧舍饲为牧而农。从2012年开始实施禁牧政策以来,科左后旗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为主的“草牧业”,推行“粮改饲”,使种植业成为养殖业“第一车间”。目前,全旗种植青贮玉米面积稳定在185万亩,总产量达55.5亿公斤左右。

“我们通过推广浅埋滴灌、大小垄等农艺技术,以及养殖业上母牛精料补饲、独牛分饲等技术的推广普及,现在全旗母牛繁殖率能达到85%,成活率明显提高。”科左后旗农牧局畜牧股负责人唐峰说。

2024年,科左后旗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着重抓好12个舍饲养殖示范嘎查村的设施畜牧业建设工作,新建青贮窖35个、储草棚333座,精心打造了22个“五化十有”标准化家庭牧场。目前,全旗现有棚舍5.4万栋、951.5万平方米,青贮窖池3.6万座、380万立方米,储草库1.8万座、118.6万平方米。

科左后旗农牧局副局长白伟林说:“设施畜牧业示范村建设项目和产业强镇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我旗畜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广舍饲圈养、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优势、提高养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自2012年开始探索舍饲高效养牛以来,科左后旗牛群结构更趋合理,2023年完成黄牛冷配43万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23年全旗棚舍951.5万平方米、青贮窖池380万立方米,舍饲效果不断显现,2023年牛存栏100.86万头,比2012年纯增49.89万头,增长97.88%,2023年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7元,同比增长8%。2023年,科左后旗舍饲高效养牛示范项目获得中宣部颁发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仅3个项目获得此项荣誉。该项目的推广,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肉牛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记者 鲍庆胜 实习生 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