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危機?上班族「有錢」門檻提高到623萬 3成5認為千萬是低標

在物价飞涨的状况下,上班族自认可以安心度日的门槛也日益提高。人力银行调查,上班族认为,要拥有623万的流动资金才算晋升有钱阶级。记者曾学仁/摄影

在物价飞涨的状况下,上班族自认可以安心度日的门槛也日益提高。1111人力银行「上班族理财现况调查」发现,34.6%上班族认为至少要有1000万元以上,才能称得上是有钱,但也有2.9%的上班族认为只要有50万就算是有钱,差异很大,但平均而言,上班族认为,要拥有623万的流动资金才算晋升有钱阶级,比起两年前调查的结果474万,已经多了149万,足足多3成。

年初以来,台北股市强强滚,一举冲破2万点的历史新高,一时之间股票投资成为全民运动,近年崛起的ETF(指数型股票基金)也席卷全台,带动的募资热潮轻松突破千亿元大关。上班族最常接触的理财工具以股票/ETF最多,有在投资理财的上班族,平均每个月投资金额9260元,45岁以下最常用股票/ETF理财,45岁以上则转趋保守,以保险及银行定存为主。

1111人力银行调查发现,上班族最常接触的理财工具当中,占比最高依序是股票/ETF55.7%、保险/储蓄险/投资型保单44.2%、银行储蓄/定存40.3%,和先前的调查相比,名次已经翻转,股票/ETF一举跃升成为最普遍的投资理财工具,储蓄/定存则滑落两个名次,掉到第三名。

调查显示,有在投资理财的上班族,平均每个月的投资金额是9260元。投资的主要目的包括创造更多财富51.6%、提升生活品质49.4%、存紧急预备金44.0%,以及想要提早退休/养老37.6%。

从交叉分析中也发现,不同年龄层,青睐的投资理财工具也不相同,以45岁作为分界,45岁以下的上班族最常运用的理财工具是股票/ETF,45岁以上的中高龄族群则以保险、银行定存为主,反映出不同年龄段的上班族对于投资理财的心态大不相同,45岁以下正值事业的上升期,对于投资理财,倾向选择利润风险都更高的股票/ETF来冲高获利,而45岁以上的上班族,理财方向转为保守,以保本的储蓄险、定存,作为主要的理财工具。

1111人力银行公关经理曾仲葳表示,主计总处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2%的通膨警戒线,物价有感上升,促使上班族追求更多元的收入,拥有两份以上收入的上班族比重也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4成8提高到5成8。

居高不下的通膨也推升了上班族投资理财的热度,也因为低利的环境,让存款族苦哈哈,不想让钱愈存愈薄,相对来说ETF因为选择多样化、资金门槛低、再加上交易标的资讯透明,可以分散个股投资的风险,促使更多上班族转而投向股票/ETF的怀抱。根据台股ETF集保户股权分散统计最新资料显示,台股ETF受益人连续14周创下新高,已经达到837万人,持续受到投资人的青睐,成为上班族最常运用的投资理财工具之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