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天然气管道计划生变?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受关注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丁会谈,这段期间是中俄关系最如胶似漆的时期,此情此景恐难再现。(图/新华社)

日前外媒爆料中俄天然气西伯利亚2号管道计划可能生变,此一判断显然过于武断。这条天然气管道是中俄战略合作极重要的项目之一,双方或因各自的原因而透过谈判调整部份内容,战略合作的主旨仍未改变。莫斯科因乌克兰战争陷入经济困局想多卖一些天然气,中国大陆则因经济成长趋缓、需求下滑而想减少输入,在彼此都面临经济问题时要如何维持战略合作,才是双方后续谈判的焦点。

英国《金融时报》爆料指出,中俄谈判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计划被搁置,可能是这两个大国在地缘政治关系上出现变化。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称,「中方正在寻求利益汇合点,实现彼此成就」。这意味着彼此在这个专案上有些利益上未能磨合之处,显然还远未及改变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程度。

2019年12月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图/ 新华社)

至于外媒分析认为是中方提出「不合理」要求导致天然气管道案搁浅,这可能是不够理解双方的关系与互动方式。据了解,中国自从1990年代末期就开始向俄罗斯购入天然气,过程中还受到日本介入的干扰,让俄罗斯得以从中操弄天然气管道的规划。中国也因此吃了些亏,但当时北京是把这笔帐算在日本人头上。

到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暴增,整个对俄采购与输送天然气的规划与谈判历时10多年,直到2014年5月两国才签订为期30年、总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输送合约,为此建造了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后来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加,与能源采购分散策略,再与俄罗斯进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谈判,并设定管道通过蒙古输往中国。后来西伯利亚力量2号于2021年1月启动,俄罗斯并在蒙古成立东方联盟输气管道公司。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从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迫使欧洲很快地中断输入俄罗斯天然气。图为外泄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图/丹麦国防部)

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入侵乌克兰,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被炸,对欧洲出口天然气数量大减,输往日本韩国的天然气也中断,导致俄国天然气公司产生巨额亏损,莫斯科急于寻找替代买家,把目标放到中国身上。但是中国虽然可以增加购入数量,却不愿为此过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仍然坚持分散采购的策略。

除了对外输出受阻之外,俄罗斯还面临国际贸易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困境,以及战争在财政与资源上消耗过快的难题,因此希望更多输出天然气石油来弥补大量的军费需求。中方原打算进口俄天然气的数量从原有的227亿立方米增至2025年的380亿立方米,但俄罗斯因天然气卖不出去与军费增加,希望中方消化原计划销往欧洲与日韩的天然气,并在今年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输气量扩大至500亿立方米,如此将使得中国输入俄天然气总量达到千亿立方米以上,达到中国大陆天然气总进口量的6成,这对中国的能源采购分散政策将形成严峻的挑战。

图为2022年12月22日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图中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天然气管道管制站。

另外的问题还有天然气运输管道经过蒙古与建设经费问题,后来俄方妥协改走哈萨克路线,并承担大部份管道建设经费。最后还有个售价问题,中方吸收了大量俄罗斯产出过剩的天然气,希望能获得与俄罗斯国内同样的售价,但至今双方还没有谈妥。

俄方曾私下透露给外媒有关双方谈判的过程,还指控中国趁俄罗斯之危大幅压低管道天然气价格,不过俄罗斯现谁在的困境是自己造成,在国际上恐怕很难获同情或支持。倒是大陆网上有大量的网民与媒体评论为此叫好,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百余年来对中国占领领土、压榨资源,现在压一下天然气价格虽然于事无补,但总算能借机出一口气。而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造成的困境,短时间内都很难扭转,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会动摇,恐怕还有很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