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准备台海开战?陆囤积战略物资引关注

中国在过去20年里从全球进口了大量的粮食、能源、金属矿物等物资,引发西方怀疑中国正在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图为浙江石油储备基地。(图/新华社)

近日德国媒体一篇有关中国囤积战略物资的深度报导引起许多媒体与智库的注意,该文指出,中国在过去20年里从全球进口了大量的粮食、能源、金属矿物等物资,数量惊人且增速极快。许多研究者怀疑,这种举动除了预备重要工业原料与储存防灾粮食之外,也有可能是做为战争的准备。而且20多年来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都有极大变化,这项政策执行状况也未见调整,显示储备战略物资的做法也不因中美与两岸关系变化而改变。

德国《经济学人》刊发的这篇题为「为何习近平秘密地积存战略物资?」(Why is Xi Jinping building secret commodity stockpiles?)的文章指出,过去20年中国大陆进口了大量粮食与工业原料,规模相当惊人。当然,由于生活品质提高,乳制品、肉类与豆类谷物需求大增很容易理解,工业高速发展也大幅增加能源与金属的需求。即便最近遭逢房地产危机与经济增速下滑,这些大宗物资商品的进口并未减少,去年全年增长了16%,今年前5个月则增长6%。由于大陆市场消费严重下滑,中国此举似乎是刻意快速囤积原物料,而且是在大宗商品价格昂贵的时期,显见有相当的迫切性。

中国近20年来大量储备包括铁矿与石油在内的战略物资,在与西方关系恶化后引发疑虑。图为运送到中国的澳大利亚铁矿。(图/新华社)

该文分析称,北京可能是对新的地缘政治威胁感到担忧,尤其是担心美国很可能会出现鹰派的新总统,因而阻断对中国的大宗物资供应。这种担心有其道理,因为中国非常依赖外国资源。例如工业上有70%的铝土、97%的钴、40%天然气与70%的原油都依赖进口,粮食则有1/3以上来自外国,包括85%用于养猪的大豆,以及几乎全部的咖啡、棕榈油和一些乳制品。

中国是从冷战结束后开始建立粮食和国防相关矿产的「战略库存」,接着在油价波动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又增加了石油和工业金属的库存,但是过去增加这些库存并没有让外界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因为大陆的经济就需要这么多物资。近几年扩增库存还有另外几个原因:川普担任总统时期掀起的贸易战与关税、新冠疫情打乱工业与民生的供应链,以及乌克兰爆发战争后加剧了的全球通货膨胀。现在川普有较大的机会重新掌权,可能重启美中贸易战,中国必须做好准备。

中国目前石油库存目前接近 13亿桶,预估2025年总库存可以达到近20亿桶,其中相当大一部份是来自俄罗斯。(图/新华社)

据Vortexa数据公司估算,中国天然气储存槽近10年增长6倍至250亿立方米,足以满足23天的消耗量。石油库存目前接近 13亿桶,可满足115天的进口量,相较之下比美国的8亿桶要高出很多,而且还在加速增长,这可能与近两年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有关,预估2025年总库存可以达到近20亿桶。农产品库存中的小麦与玉米,目前大约占全球库存的51%与67%,用作猪饲料的大豆成长最快,本季度库存将达4200 万吨。至于从2018年开始储备的铜、镍等各种工业用金属,大约在年需求量的35%至133%之间。

五角大厦分析师指出,这种库存量让美国人感到担忧,一方面它可能因大量购买而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中国囤积物资可能是计划封锁台湾。不过,目前的证据也表明,中共囤积的物资仍属于一种防御性质,虽然中共军力建设规模令人担忧,但战略物资储备尚未达到战时所需要的规模,美国官员期望这个情况在未来几年内还不会有所改变。

中国扩增战略物资库存让美国人担忧,一方面它可能因大量购买而加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中国囤积物资可能是计划封锁台湾。(图/新华社)

有关中共储备战略物资准备打仗的消息在近几年来有过许多次,今年5月初《路透》报导题为「中国在为战争储备资源吗?」内容有点危言耸听,指称中国政府与民间企业正在大量购买黄金,以及储备石油与工业原料,很可能是为战争做准备。英国《每日电讯报》则说,过去18个月中国积攒了数百吨黄金,可能要准备开战,至于爆发战争的热点,除了台海就是南海。

有很多分析认为仅靠着购入黄金或石油、粮食就推断中共将发动战争,实在是不太靠谱。其实中国政府有这么大的储备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有足够的财力,未来应该仔细观察在经济减缓与财政吃紧的状况下战略物储备是否还能持续增长,可以判断这些储备是经济作用较大还是准备发动战争。话说回来,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因磨擦与意外事件触发,有时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心思放在减少眼前的磨擦上,如此来避免战争可能还更靠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