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战术小胜战略大捷 扭转台海历史的古宁头战役

古宁战役后,蒋中正在昔果山检阅有功部队。(图/金门县政府提供)

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今日举办「古宁头战役71周年悼念阵亡将士祭祀活动」,在两岸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的情势下,特别引人关注。古宁头战役规模虽然不大,却是共军渡过长江后唯一的一场遭国军全歼的战役,让当时的国军士气大振,也阻挡了共军渡海犯台计划的步骤。虽然只是一场战术上的小胜,却发挥战略大捷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是形塑两岸分隔数十年的最重要战役。

大陆东南地区负责的部队是陈毅粟裕领导的共军第三野战军,在攻打金门前已攻克福州,并轻松拿下拥有强大防御工事与大量部队的厦门。金门之役是中共中央清除东南地区残余国军的行动之一,当时毛泽已决定渡海攻台,并以逐岛攻克的方式进行,要先夺下福建、浙江沿海的小岛,进军澎湖后再攻下台湾,走的基本上是清朝施琅攻台的路线。

1949年古宁头战役战况最激烈的北山红土断崖,目前已是金门知名旅游景点。(图/李金生摄)

当时主攻的第十二兵团司令叶飞认为,金门整体防卫力量与厦门有极大差距,因而「此役必胜」。古宁头战役的主要战事为期3天,自10月24日深夜至27日基本结束,攻守双方死伤与被俘人数有多种版本,双方各自的统计显示,共军登陆9千余人有3千多人被俘,其余阵亡或失踪,国军则有2千余人阵亡。

战役的胜负因素在后来的军事专家分析中没有重大分歧,几乎全指向叶飞准备不足、轻敌躁进,又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以致后援不继。当时预备的2万多人部队,第一梯队船只运送9千多人,在海上遭到国军的海空军与岸上火力截击,登陆后陷入苦战,又因潮水退去船只搁浅而无法回程载运援军与补给,以致弹尽援绝而遭全歼。在国军部份则是因具备海空军优势,同时发挥三军协同作战功效与临场应变得当,加上诸如在滩前故障的战车临时发挥火力优势等运气因素而获胜。

古宁头战役中共有9千余名共军登陆金门,最后有5千余人阵亡或失踪,被俘共军3千余人,是共军渡江之后最大的一场败绩,也稳定住台湾军心民心。(图/军闻社

古宁头战役大胜后,国军借机大力宣传,暂时稳定了军心与民心,避免了共军未到、台湾自已先垮的局面。蒋介石也认为:「古宁头大捷不只保住了金门,更保住了台湾。」数日后共军为挽回颜面,再尝试渡海攻打登步岛,也同样遭遇败绩而撤退。共军自此认清了渡海作战的难度极大,缺乏相关作战经验与优势海空军的中共而言,不应轻率发动战事。在要求苏联支援空军参战未果后,中共决定自行组建海空军力量,整个攻台时程被迫推迟,直到隔年6月韩战爆发、美军第7舰队巡弋台海,整体国际形势改观,两岸长期分隔已成定局

虽然后来有很多评论都认为是韩战爆发以致美军介入台海,造成共军无法攻台,但若从共军缺乏跨海作战所需要的海空优势、后勤条件与战术经验来看,就算没有美军巡弋台海,当时的条件下渡海犯台的成功率极微小。叶飞后来在其自传中说:「50年代初,在我海、空军还处于劣势条件下,要仅仅靠木帆船横跨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现在看来,恐怕是会吃比攻金失利更大的苦头的。」所指的正是这个道理。

1949年10月下旬金门古宁头战役结束后,部份参战官兵凯旋回到高雄港。(图/本报档案照片)

试想,二战大次盟军登陆诺曼地首批15万兵力,除了完全的空中优势外,还动员了数千艘战舰与运输载具运送人员武器及火力支援,何况德军若按隆美尔判断将装甲部队部署至诺曼地,盟军的登陆很可能以失败收场。如果按照毛泽东与粟裕的攻台方案规划50万部队跨海作战,即便分成2或3批,在没有海空优势情况下,还要跨越比英吉利海峡更宽广数倍的台湾海峡,所需要的运输与护航舰队数量也是极为惊人,其成功的机会更是渺茫。

古宁头战后后的数十年来,两岸的政治与军事情势都有巨大变化,但大规模登陆作战仍非易事。至于二战之后各种飞弹机舰武器都有长足进步,足以改变战争面貌,不过,如同诺曼地登陆盟军统帅们的担忧一样,没有相类似条件的实战案例之前,所有的规划都可能出现无法预知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