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让毛泽东痛心的古宁头战役 反攻大陆的跳板(四)

抗战胜利后吉星文(右)获蒋公(左)召见。(本报系资料照片)

吉星文将军(本报系资料照片)

东山岛战役时胡琏任司令官。(本报系资料照片)

金门战役纪事本末

蒋介石并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

古宁头断崖:一个对解放军第28军登陆部队极不吉祥的地名,在古宁头西北角海岸。金门战役登陆与反登陆的最后一天(10月27日),解放军登陆部队被打散后,尚有1千3百余人集结于此坚持战斗,终因地形狭小,没有施展的余地,牺牲3百余人后,其余全部于此断崖被俘。时至今日,此海岸金门守军仍遍布有水雷。

太武山:是金门战役延宕时期「砲击金门」让蒋介石最为揪心、连损3位将军─赵家骧、吉星文、章杰,2名美国军事顾问,让时任台湾的「国防部长」俞大维在此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地区。

金门战略地位重要

湖南高地:金门战役国民党军胡琏部第18军高魁元的军指挥所,在安岐与顶堡之间,也是胡琏从李良荣手中接过指挥「金门反登陆作战」指挥权、并在此进行全面反击解放军登陆部队的所在地。

西埔头:在东起安岐、北起林厝,西至湖下的包围之间,是登陆作战最激烈的场地之一,国民党守军第19军42团团长李光前,即在此与解放军展开反登陆作战时,被枪弹击中阵亡的地点。

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在厦门岛已经丢失的严酷现实面前,自觉再不能丧失「金门」这个战略地位重要的前哨,遂决定派重兵、倾全力死守这扇屏藩护卫台湾本岛的「金门」。蒋介石并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

为了确保这扇不倒的「金门」,给台湾本岛战略纵深预留出足够的警戒线和屏障,这才有了不惜一切代价「挫败共军之行动」,而获「金门大捷」的胜利,才有了后面以「金门」为跳板的「重要的反攻基地」之前沿。

1949年10月,在解放军第28军已经夺取了金门县(今属南安市)的大嶝、小嶝岛屿之后,24日解放军发起了对金门本岛的登陆战,其目的,即在于:夺取金门,解放全福建,并建立尔后攻击台湾之基地。

对于即将登陆作战的「兄弟部队」来说,是「奠定进攻台湾之基地」,最终达到「解放台湾」的目的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这个「奠定基地」的任务,说白了,若不占领金门本岛,就无从「进攻台湾」。为此,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此刻提出的口号,亦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目的:

一、打下金厦,解放全闽;二、打下金门,为兄弟部队,奠定进攻台湾之基地;三、打下金门,为人民立功劳;四、打下金门,保证海上交通。

由此可见,金门战役的发起,对于「解放台湾」来说,是肩负此任务的第三野战军所必争之地,是其首要歼灭的「当面」之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为了「解放台湾」而亟待解决的一场战役,是打响「解放台湾」的前奏战。

但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这场金门战役,以及国共两党发生在这座「金门岛」上延宕的所有战役与往复战斗,虽战场仍然只是这个战场,但在这个古战场所发生的新金门战役,则是在光阴岁月的延宕中,在毛泽东与蒋介石两人的共同「携手」下,演绎出的一场前所未有、具有20世纪新政治理念与新军事思想、具有现代意识的全新战役。

故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不仅把金门当作了「反攻大陆的跳板,自由世界之前哨」,更是将金门的「重要性一如欧洲之西柏林,金门在中华民国之手,而且控制厦门港之进出,正如一瓶塞,塞住了共匪的侵略」,这些言辞,透露出「金门」不管是对于台湾的蒋介石,还是大陆的毛泽东,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而「砲击金门」「绞索政策」及后续的「纽带政策」等,都从各自不同的侧面,体现出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二者所具有的「新战役理念」和他们的探索、实践。这为后来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家、智者们,在打开那扇久叩不决的「金门」时,指引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方向。

在已经历的金门战役中,不管是其延宕的地点,还是演变的地点,它都始终是围绕着自然地理的「金门本岛」及其附属岛屿,其行政区划属地内的「金门县」范围,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变化。

自宋至清隶属同安

本书对金门战役的各阶段划分,与以往任何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划分」有所不同。金门作为福建省的一部分,自宋朝至清朝,都是隶属于同安县管辖,是同安县绥德乡翔凤里第17、18、19、20都。

「金门县」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是在承袭所有中国历史、直接从大清王朝同安县金门厅、驻有同安县丞、通判的基础上,于民国3年(1914)在此金门本岛和其附属岛屿上专设县治,而隶属厦门道,此后,再改为福建省直辖县。其县治的范围,除了「金门本岛」之外,还包括了它自然属性形成的几个附属岛屿: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大伯与小伯和小金门(烈屿)等。其附属共有12个岛屿,9个行政乡,约7万余人口。(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