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毛泽东痛心的古宁头战役-国共两军不断拉锯(六)

附著于「漳厦战役」的金门战役扫清外围战,在协助、牵制、攻击金门为目标的过程中,整整历时一个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金门战役的前期,除去「厦门战役」的胜利成果外,大、小嶝岛的登陆作战,解放了占金门县人口4分之1的3个乡2万人,仅存另一半「金门本岛」上的6万人、6个乡,尚未获得「解放」。

第二阶段:金门本岛的登陆与反登陆(1949年10月24日至10月27日)。

金门本岛的登陆作战,是一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阶段。自集结号响起、扬帆渡海的那一刻开始,便是让登陆作战的9千将士,迈上了血肉模糊的拚搏征程。

█国军守住金门本岛

从第一阶段解放军险胜厦门的战斗结束,到第十兵团为「献礼」而匆忙发起「金门登陆作战」的第二阶段,相隔仅仅7天。萧锋指着他率领的28军第一梯队各登陆船团,244团、251团、246团3营,以及所隶属的第29军85师253团,分两批次计9千零86名解放军,陆续登上约3百架木渔船和2艘汽艇船,分别于澳头东北海湾及大嶝岛、莲河、淗江等地登船。

在经过3天没有增援、没有弹药补给、没有粮食的苦苦鏖战后,在国民党兵力十倍于自己、飞机、军舰、坦克战车立体的强大火力反登陆攻击下,这两批登陆部队共三个多团9千零86人(含船工、民夫350人)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战役以「失利」结局;国民党军则以伤亡约3千2百49人的代价,守住了金门本岛,以「大捷」戛然而止结束了这个战役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再行发起进攻金门的准备(1949年10月31日至1950年11月11日)。

金门战役的第三阶段,伴随着痛苦与煎熬,在艰难的时光里,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地往前移。其阶段的起始,要从粟裕在北京回复第十兵团「失利」的电报之时:「27日8时电悉……再行发起攻击」「决心再战金门」算起。

这期间,尽管大陆群情激愤,但第28军厉兵秣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各师团重整旗鼓、整编集训;对金门本岛「登陆作战」当中损失人员的补充;对船只、船工、民工进行征集;演习、训练、试验各种武器和炸药等,做各种各样的再战准备。第十兵团也已经将对金门本岛的「登陆作战」扩大到了「两个军」,「全力准备攻击金门」的规模。

然而,现实的残酷性,让第三野战军和粟裕,在经历了另一场与金门本岛「登陆作战」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登步岛战役」铩羽再败之后,使粟裕不得不一再向叶飞和十兵团强调攻打「金门本岛」的必要措施,向毛泽东先后提出,推延攻击台湾的时间,并希望中央军委能直接来指挥这场「解放台湾」的前哨战,甚至以自己「不堪胜任」的理由,请求让刘伯承、林彪来指挥。

金门和台湾,在不断对广州、福州、南昌等大陆地区进行轰炸的同时,金门的常驻军队也集合六万余众,蒋介石伺机反攻大陆,1950年6月25日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计划与喧嚣,一刻也没有停止下来。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在这段时间里,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小小的「金门」岛上。其博弈的程度和各自使出的手段,超出了以往任何在大陆发生的战役。

金门战役第三阶段,历时1年零1个月,因「朝鲜战争」爆发,迫使毛泽东在「攻打金门」和「解放台湾」的战略问题上,在「共产国际」的迷雾下,偏离了「国家利益」,准确地说,是偏离了「统一国家」的航向,让金门战役替代了「解放台湾战役」,解放台湾被「暂时放弃」搁置起来。毛泽东为此丧失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已经停止援助「中华民国」、决心抛弃蒋介石的背景下,完成「统一大业」的最佳机会。再打「金门」的计划,被无限期地延长而被迫「暂停」。

■战役进入延宕阶段

金门战役的「暂停」,虽因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但并不完全归咎于此。这期间,粟裕鉴于对金门本岛「登陆与反登陆」战的深刻感受,促使其对「解放台湾战役」可能引发的战争预期结果,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考虑到制海权和制空权等登陆作战所需付出的各种代价和诸多配合条件等,毛泽东一再迟滞做出完成这场金门战役的决策,由此,金门战役进入了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国共两党、两军此消彼长不断地拉锯战斗(1950年12月26日至1954年8月14日)。这个阶段的延宕,要从萧锋将军调离第28军为最大的命运悲剧预兆。

从「解放台湾」的角度出发,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应当将粟裕看成是康熙大帝的「施琅」,但是,粟裕在「砲击金门」时因「疾」而终,使粟裕的「施琅」愿望未能实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