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催化毛泽东释放国军战犯的将军(庄秉汉)

刘嘉树将军,黄埔一期毕业,一生军旅投身北伐、抗日、戡乱等大小战役。(图文:庄秉汉)

刘嘉树将军,黄埔军校第一期,他是抗战第一位在华北战场收复失土有功,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的国军将领,但不幸的在国共内战负伤被俘,列为中共「首要战犯」,押送思想改造长达22年,最终病死在战犯营。他的死,对周恩来、毛泽东震撼很大,催化国军滞留大陆最后一批战犯营战俘,得以释放重获自由。

刘嘉树(1903-1972年),湖南益阳人,他20岁那年,中华民国虽然号称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实际上是军阀割据,生民涂炭,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时大时代的年轻人都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救国思想感召,刘嘉树也不例外,他和一群湖南青年一起投笔从戎南下广州,报考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讲武学校,并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后来黄埔军校成立,大本营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刘嘉树成为黄埔第一期第六队的学员。

黄埔军校,正式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第一期的学生,许多成为日后国共两党间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如胡宗南、孙元良、桂永清、王叔铭、杜聿明、宋希濂等,还包括中共建政十大元帅的徐向前,中共国防部副部长的陈赓,戡乱时期变节投共的陈明仁等,因此,黄埔一期是精英中的精英,刘嘉树贵为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其中一员,自然是军校培养出的佼佼者,也深受蒋中正校长的器重。

民国22年长城战役中参战的国军第17军部份将领,在民国31年冬天的重庆补拍合影,前排左起为黄杰、徐庭瑶、杜聿明,后排左起为刘嘉树、郑洞国、邱清泉。除徐庭瑶为保定军校毕业外,其他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互有提携之恩,关系密切。(图文:庄秉汉)

刘嘉树在进入黄埔军校以后,他在老家的父亲就决定给他了一门婚事,是与刘父有世交的周家女儿周菊英成婚,那个年代的女性结婚一般都比现在来得早,在15、6岁就得嫁出门,要不然就会被街坊邻居取笑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刘嘉树碍于黄埔军校是不允许在就学期间成婚,要求学生军事课程训练必须心无旁鹜,于是周菊英忍受着周遭亲友的挖苦嘲讽,死心塌地的苦等到他到黄埔军校毕业任官,直到20岁才嫁给他,而刘嘉树也没有辜负周菊英的一片痴心,对这段婚姻从一而终,当时的社会风气,男人娶个姨太太,甚者三房四妾稀松平常,但是刘嘉树展现了对婚姻的忠诚,没有背叛过妻子另娶侧室或小老婆。

民国26年对日抗战全面爆发,刘嘉树被委任为国军第10师30旅旅长,率部参加过长城会战、忻口会战、浙赣会战等战役,民国27年2月,34岁的刘嘉树率部参加晋南作战,第10师第30旅奉命在山西灵石县霍口村附近掩护国军主力占领阵地,刘嘉树作战负伤仍亲自指挥部队,他成功阻击日军第80联队南犯,抢回失土,史称「灵石会战」。刘嘉树因该战役抗日有功,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壹座,其奖叙事由写明:「刘嘉树身先士卒,负伤不退,激战终日,任务达成,其忠勇报国之决心,牺牲奋斗之精神,足资矜式」。他也成为当时华北战场上第一位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的国军将领。

民国27年4月6日,国民政府令刘嘉树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图片来源:国史馆/图文:庄秉汉)

民国27年4月,刘嘉树将军因抗战收土有功,获颁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后,与蒋中正委员长合影。(图文:庄秉汉)

刘嘉树的家人跟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后,刘嘉树的小女儿刘惜君女士仍珍藏着这座「青天白日勋章」,刘惜君女士曾写作「永不屈服的爱国魂」追忆父亲,文章中提到:「父亲从1926年誓师北伐、剿匪、抗日至投身内战等大小战役,各式勋章奖章、奖牌无数,但他总是只佩戴那枚青天白日勋章。直到我长大后,才知道这是战功卓著者的最高军职勋章,曾受勋者百年来仅仅209位,而我爸爸就是其中之一,这让我深感荣耀,每想起就热血沸腾」。

八年抗战胜利,抵御外侮的国民政府元气大伤,中共抢占东北后,发动全面叛乱,神州大陆局势逆转,刘嘉树虽然晋升陆军中将,担任国军第十七兵团司令官,总兵力5万余人,他衔命续留云南昆明为国军奋战,为了让自己指挥军事没有后顾之忧,其欲将妻子、儿女先安顿在台湾,几经折腾,终于帮家人张罗到10张飞往台湾的单程机票,其实他心里有底,倘若家人此次搭机飞去台湾,他与挚爱的家人恐将永别,因此,他安排家人从上海搭机先到昆明住上几天,要与妻小作最后团聚告别,当妻小来到昆明时,刘嘉树想起自己常年在外打仗,与家人聚少离多,便趁这次家人团聚机会,带着一家老小上馆子、听戏,儿女想买新衣、新鞋,他竭尽所能满足家人需求。只是家人相聚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在昆明机场告别时,一家人静默泪眼滂沱,他们手上各自保留着从照相馆刚洗好的全家福照片,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夜深人静,家人可以借此照片聊慰彼此的思念。

辽西、徐蚌与平津三大会战,国军节节败退,毛泽东下令共军渡江,国军颓势军心涣散,民国38年12月国民政府离开了中国大陆,迁到孤悬海外的台湾,刘嘉树兵团信仰三民主义,在云南昆明持续与共军鏖战,但已无力回天,只能一路突围,试图转进等待决战共军时机,刘嘉树率领幸存部队6700余人,于民国39年1月撤退到中越边境,遭致越南人民军阻击,无法在异域立足,被迫返回国境。同年2月6日,他率军在广西松吉河与共军作最后激战,共军倾巢而出攻势剧烈,刘嘉树军团虽全面反击,但是未有奏功,终因寡不敌众,粮弹匮乏,全军覆灭,刘嘉树将军作战受伤昏迷被俘。他与其他国军战俘移押到北京功德林监狱,后迁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

刘嘉树将军沦为战俘后,中共将他列为「国民党首要战犯」,必须接受思想改造,交代自己的政治问题和历史问题,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但是他坚持气节,执迷不反,一生信仰中华民国,不愿改变自己的立场,民国48年,也就是中共建政10年,刘嘉树的黄埔一期被俘虏的将领有杜聿明、宋希濂、李仙洲、周振强、曾扩情等同学「改造成功」相继被特赦,就连黄埔三期的王耀武、黄埔七期的杨伯涛也被释放,更讽刺的是,黄埔五期的郑庭笈在思想改造期间,最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虽然发音不准,但唱得很有感情」,也争取到第一批特赦名单之列。

刘嘉树在监狱里人很随和,不会和别人发生口角,也不会强出头,表现甘于居中游,但是他始终感念蒋中正知遇之恩,决不做背叛党国的事,他告诉中共,他承认自己最后是打了败战,但是他没有对不起中国人民。也因此,刘嘉树一直没有得到中共特赦名单的青睐,成为国军战犯改造营里所谓「顽固派」之一,民国49年至55年,到文革前,中共先后特赦了五批战俘,几乎每年一次,每次都有黄埔学生释放,但是每一次都没有刘嘉树。民国61年3月3日,刘嘉树在战犯营关了22年后,因为脑溢血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享年69岁,他一直至生命结束,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立场。

刘嘉树将军的死讯传出,引起周恩来的震撼和重视,毕竟刘嘉树军衔不是校官、少将,也不是蒋中正旁系军事将领死亡,他是正统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又是国军抗战中将,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20多年都过去了,(战犯)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此时,毛泽东统治大陆江山也20余年,成王败寇已成定局,国共恩怨情仇过往云烟,再看到关在监狱的国军战犯,现在都是年过七旬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古稀老人,于是,刘嘉树的病逝加速催化中共当局对剩下国军战犯的释放作业,民国64年3月19日,最后一个特赦令发布,毛泽东将在押所剩的293名战犯全部特赦,黄埔一期有位黄维将军,官拜中华民国联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他在押始终顽固,不肯低头,但也托「刘嘉树病逝」影响,这一年重获自由,释放当时已经71岁了。

刘嘉树过世的消息,他在台湾的儿女们唯恐母亲无法承受打击,都很有默契的绝口不提。直到民国83年母亲离世,其爱子刘逸闽透过台湾海基会、大陆海协会的协助,知道大陆方面还保存着父亲的骨灰,同年4月,刘逸闽亲赴辽宁抚顺,领取了他父亲的骨灰,他轻抚着素净的骨灰坛和遗物,内心无比激动泪流不止,虽然刘嘉树没有赶上中共的最后一批特赦,且和中共政治立场迥异,但是坛内骨灰依然保持完好干爽,说明了数十年的政治纷扰都已尘埃落定,刘嘉树将军在抗战的功绩,是历史无法被抹灭的,中共也还给了刘将军应有的哀荣。刘嘉树的骨灰带回了台湾之后,与夫人周菊英合葬在台北市六张犁刘氏墓园,墓碑上嵌的是他俩年轻时的甜蜜合影,夫妻结发一辈子,终于在阔别45年后永世长眠。

刘嘉树及其夫人周菊英和8位子女的全家福合影,摄于民国38年,这是最后的全家福照,自此家人与刘嘉树分隔海峡两岸。(图文:庄秉汉)

民国83年4月12日,中共公安部向大陆海峡会表示,刘嘉树将军的骨灰和遗物存放抚顺战犯管理所,保存完好。(图文:庄秉汉)

备注:本文部份内容感谢由「梵阿铃的私房菜」授权提供,另鸣谢旅居加拿大颜嘉年先生协助联系,得以完成史话写作。

(作者为脸书「我的抗战」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