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穿草鞋打败穿皮鞋的部队(庄秉汉)

抗战时期的军用草鞋。(图文:庄秉汉)

二次大战时期,在英美苏同盟国眼中有一支「草鞋军」部队,他们所指是哪一支部队?!现在丰衣足食的台湾是很难想像,指的就是同属同盟国的战胜国──中华民国国军,而且主要指的还是蒋中正嫡系「中央军」。

「草鞋」在华夏文化的起源很早,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可以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或是称为「履」,是以稻草和麻为主要材料所编织而成,这些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取材非常经济,一般平民百姓都穿草鞋,据史料纪载,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履不借以视朝」(穿草鞋上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代最节俭的皇帝之一,因而缔造当时百姓富裕的「文景之治」。

一直到东汉以后,社会阶级经济条件较佳者,都有能力添购布鞋、皮革鞋履,社会底层多穿「草鞋」,草鞋也就沦为穷人的标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章回中,描写刘备虽为汉景帝的玄孙,由于幼年失怙,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只能以编织草鞋为业,不过刘备从卖草鞋到三分天下的一代雄主,借由「草鞋」反映英雄不怕出生低,刘备还被后人尊称为「草鞋」行业的祖师爷。

南投县草屯镇的旧地名为「草鞋墩」,昔日地方以盛产草鞋而闻名,关于草鞋墩地名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分路北征,徒步经过这儿时,发现这里草鞋品质甚佳,于是下令休息,并编制新鞋。众人换下的破草鞋十余万双,堆成3座高耸的鞋丘,故名「草鞋墩」﹔二是乾隆末年林爽文抗清失败,撤退到内山时途经此地,党众弃置草鞋于此,因而得名;三是清朝道光年间到日据时期,商旅、挑夫携货至埔里盆地交易,途经草屯作为中继站,休息之余,顺便丢弃耗损草鞋,更换新草鞋,大家就给这中继站取名为「草鞋墩」。从草屯旧地名的由来看,无论采信哪种说法,皆可以道尽近代300年间,黎民百姓八、九成脚底穿的仍是草鞋,草鞋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跨越多个朝代,俨然是华夏文化五千年的基本鞋款。

国军自黄埔建军以来,历经东征、北伐、抗战,一直到国共内战,国民政府迁台,国军长江以南的部队,多数时期的绝大多数官兵,脚下穿的既不是布鞋,也不是胶鞋,更不是像日本兵有皮靴可穿,反而是脚底穿着草鞋。

战争是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蒋中正不是不知道国军部队装备老旧,他清楚了解国军泰半仍保有清末民勇或北洋军阀的19世纪末遗风,特别是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及长城战役时,国军正面对决日本现代化步兵师军队时,其所遭遇伤亡之惨烈,势必要重新改造国军,毕竟中日终须一战,国军成为现代化部队才能与日本相抗衡。民国22年,国民政府决定和德国展开军事合作,德意志国防军前后派出130多人顾问团到来南京,他们参考中国国情来打造陆军现代化步兵师,中央军全面学习德国军事,蒋中正要建立60支媲美德国现代化军队的「德式师」部队,无奈「西安事变」爆发,日军眼见国共联合抗日,日本紧急发动卢沟桥事变,提前进行全面侵华战争,打乱了蒋中正的建军计划,国民政府不得不赶鸭子上架,仓促开启抗战序幕,原先建立60个德式师的国军现代化目标,只完成整编4个师(87师、88师、36师和陆军官校教导总队)德式部队,殊为可惜。

中华民国国远征军穿着草鞋在缅甸芒友举行会师典礼。(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庄秉汉提供)

中华民国远征军虽然接受美国武器装备,但他们脚上依然穿着草鞋。(图文:庄秉汉)

国军除了4支德式师现代化部队外,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其余部队穿着的主要特点,可以用「穷、缺」二字蔽之。国军部队的装备究竟「穷、缺」到什么程度?抗战时期,国军长江以南部队个人装备配发标准,春、夏、秋三季每人单衣上装两件,单布短裤两件,绑腿一双,军帽一顶。冬季棉衣裤一套,棉帽一顶,二尺五宽棉被一床,二尺宽草席一顶。国军正规军春、夏、秋三季都不配发长裤,一年三季都是穿着裤管长度落在膝盖的短裤,此外,军委会是不配发鞋子给现役军人的。因此,国军基层军人都得自己学会编制草鞋的本领。

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的梁纲先生曾提到:当时从军薪饷中编列一项「草鞋费」,但是待遇微薄,不敷购用,行军作战,损耗更多。故平日稍有余暇,即以稻草,苧麻或搜集腐衣碎布及破旧之皮件胶胎等废物利用,自行编织草鞋穿着,行军背包中都会存放一、二双备用。他还说:军中弟兄人人均习此艺(编制草鞋),蔚成勤俭风尚。善于编织草鞋手艺精巧的部队弟兄,穿上草鞋美观耐穿,胜过市购草鞋。部队操课之余,军营常有举办编织草鞋比赛,不仅调剂生活情趣,也算是苦中作乐,传为美谈。所以国军有「草鞋兵」之美誉,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的鲜明标志。

草鞋身有正反两面,正面安脚,反面踩路,如果反面磨损了,可以把鞋身翻过来再穿,以延长使用寿命,当然,草鞋质粗露趾,初次穿草鞋经常皮破血流,不过久穿之后,则脚皮增厚成茧,行军打战习惯了,反而觉得步履轻快,没有穿过的人,殊难体会个中滋味。有一则故事,黄埔军校某位学生毕业后,在桂林结婚,洞房燕好之际,新娘忽然娇嗔说:「你怎么不脱鞋就上床啦?!」其实新郎早已脱鞋,乍听一头雾水,但随即醒悟,原来是脚茧作怪,因为穿草鞋的缘故,脚掌早已生成厚厚的茧。

孙元良将军打过上海淞沪会战,在他的回忆录有提到,西方记者媒体对于他领导的国军88师英勇表现是这样描述:「中国的哨兵,穿着绿色制服,短脚军袴,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他精神奕奕,机枪的弹火,不能撼动他的镇定,砲弹落下,声震云霄,沙石横飞,但他若无其事。」「许多中国兵都穿着短裤,有几个日本的砲弹落在租界边境,使那附近的房屋立刻倒坍下来,马路变成粉碎,勇敢的中国兵,穿着『草鞋』仍旧跑来跑去,屹不为动。」显然,在西方记者的报导中,在日军眼中的「可恨之敌」,脚底穿的都是草鞋,也因为草鞋部队展现国军坚毅不屈、勇敢牺牲的精神,才能粉碎日本军阀「三月亡华」大梦,也让西方记者印象深刻。

经国先生曾说过「抗战胜利之路是草鞋走出来的」,他曾以此勉励国军重振「草鞋精神」。郝柏村先生也提过:「八年抗战是穿草鞋打败穿皮鞋」,显然八年抗战,国军尽管军用物资缺乏,凭借的不是军事装备的新进,靠的仅是血肉之躯与日敌火拚,靠的是不肯屈服投降的民族气节,最终坚苦卓绝击溃日军,赢得胜利,穿草鞋的国军,岂能不让后人尊敬与传颂。

蒋宋美龄夫人于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亲自为国军将士编织草鞋,显然政府迁台初期,物资极度缺乏,军人依然脚底穿着草鞋。(图片来源:国史馆)

(作者为脸书「我的抗战」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