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毛主义的诞生
▲中共建党早期人物,图为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陈独秀(前左1)和瞿秋白(后左1)等。(新华社)
当他得知附近村子的农民受到邻省广东农民叛乱的启发,开始组织农会,毛才渐渐从政治蛰居中苏醒过来。
国共结盟所引起的矛盾和敌意令人感到十分气馁。1923年以极大热情拥护统一战线的毛愈来愈悲观,落得满腹抑郁。1924年中国的总体政治局势,对缓解挫折毫无帮助。城市工人运动已趋于沉寂,仍未从二七惨案的震骇中恢复过来。毛对资产阶级领导「国民革命」的期待,证明只是过眼云烟。他对孙中山做为「国民革命」领导人的信心日渐萎靡,甚至因孙中山于1924年底前往北京与北方军阀所把持的反动政府谈判而倍受打击。共产党或因变节,或因征募不力,党员数量不到千人。而毛也尚未发现农民的政治潜力,无论如何,要从上海看见农民的政治潜力是很困难的。
抱怨「精神苦闷」和过度操劳,毛在1924年秋天逐渐从政治岗位上淡出,带着杨开慧和两个儿子从上海返回湖南,是年冬天和1925年春天,毛泽东在韶山平静度过。不过,当他得知附近村子的农民受到邻省广东农民叛乱的启发,开始组织农会,毛才渐渐从政治蛰居中苏醒过来。毛泽东自1925年春开始参与农民协会活动。不过,毛绝非湖南农民运动的组织者。这主要是农民自发性促成的运动。
两起事件 重返政治
当毛逐渐介入家乡省分的农民运动时,我们却几乎无法追索其思想轨迹,因为他在1925年春、夏两季,并未留下只字片语。同时,他也未和任何人提起,留下对话纪录。毛重返政治舞台,与其说是他自己思想演化的产物,倒不如说是发生在上海、广州两城市的事件所造就的结果,毛在这两个地方从事政治活动近两年,但在1924年底,他也逃离了这两个地方。
1925至1927年的革命狂潮,是被大书特书为「五卅运动」的火苗所点燃的,运动之名源于一起意外事件,发生在上海这座象征外国政经掠夺的城市里。日本工头打死中国工人一事,于1925年5月30日激起一场大规模示威抗议。英国的公共租界警察对示威者开火,打死6名工人和学生。工人与学生的死,点燃了席卷华南、华中各大城市的武装罢工、抵制外货,以及大规模民族主义示威。
城市工人阶级运动,因1925年同等暴力(且规模更浩大)的农村农民运动而进一步被强化。到了1925年,单单广东一省的农民协会就有50万名会员。往后两年,广东的农民协会动员逾两百万贫农,农民运动的火苗迅速延烧至包括湖南在内的其他6个省分。农民暴动大大强化了广州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让接受俄国训练、由蒋介石所领导的军队,得以发动期盼已久的「北伐」,以统一遭军阀撕裂的中国。五卅运动亦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扩大它在国民党及其军队中的影响力,并且大大提升其组织本身的力量。1924年底党员人数不及1千的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已成长至两万人,到了1927年初,党员近乎6万人。
五卅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家乡韶山附近农民激进主义突然的风起云涌,重新点燃了毛泽东的活力,于是再度投身政治狂潮。1925年夏,毛在湖南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毛泽东的政治活动旋即引起湖南军阀的注意,并遭通缉。毛于1925年秋天逃到广州,重返国民党和共产党内的职位。
如今毛回到已成为革命狂潮主要基地的城市。不过,他的心还留在湖南的农村。他很快就会返回农村地区,而正是农村孕育了「毛主义」的诞生。
声讨地主 发现农民
尽管好战的无产阶级运动在广州大为盛行,不过毛于1925年秋抵达广州「赤城」时,对成功造反的工人视若无睹,而欲以具备潜在造反能力的农民取代之。毛一恢复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职位,便强调必须组织「广泛的农民群众,他们构成广东十分之八的人口」。1926年1月,毛针对农村中国的社会结构,发表了一篇巨细靡遗又富洞察力的分析声讨「大地主」,说他们不仅剥削农民,而且还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真正基础」。话中隐含的意义即中国革命主要是一场农村革命。
1926年初,当时身为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抱怨「我们太注意城市的人而忽略农民」。这一整年,毛反复强调农民革命才是国民革命成功的关键。毛论称,地主剥削农民用以金援军阀,军阀于是支持买办阶级做为他们的「从属」。(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