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人的2024:在并购和北交所看到“曙光”

在投行工作了几年之后,小钟在今年年中离职,正式告别“投行人”的身份,加入了一家投资机构。在此之前,他说,自己熬过了一年“没项目,更没有项目奖金”的日子。

小钟是一名“90后”,研究生毕业就入职了一家龙头券商的投行部,工作之初正赶上注册制试点时代的IPO“盛宴”。但今年以来,由于手头没项目、公司差旅标准收紧等,小钟和同事们不再频繁出差尽调,工作时间大多在办公室里梳理材料,为数不多的外出也只是去拜访同城的客户。

告别投行的,不仅是像小钟一样工作年头不长的“新投行人”。有十余年投行工作经验的徐文,今年也转换了职业赛道,去了一家上市公司负责资产重组等业务。促使他离职的原因不仅是没项目,他预判“投行业务有周期,不好过的日子可能会持续比较久”。

自去年年中IPO阶段性收紧,IPO“寒冬”随之到来。2024年,投行人感受到的寒意更为凛冽,这在新股发行、IPO受理数量等多项数据上得到印证——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年内A股市场仅有99只新股,IPO募资总额约638亿元,两项数据分别同比下降近68%和82%。再融资市场同样冷淡,年内定增公司家数和募资金额降幅都在五成以上。

在投行人看来,IPO和再融资节奏的变化,是证券行业乃至资本市场进入新周期的缩影。在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程星看来,如何适应新形势,加深行业研究能力,都是对投行的新挑战。

不过,随着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下称“科八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的相继发布,以及北交所IPO新增受理的持续增加,投行人看到了业务曙光。

IPO“无米下锅”

从多项数据来看,今年的股权融资市场整体冷淡。

IPO受理端,自去年8月IPO阶段性收紧,今年上半年,沪深市场一度出现IPO“零受理”局面,仅北交所在一季度受理了2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直至6月底,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先是在6月20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受理了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次日,北交所受理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在恢复IPO受理之前,上市审核已率先恢复。沪深交易所在5月中旬重启上市审核,北交所也于次月重启上市审核,节奏上“一周双审”。

不过,A股IPO全线重启之后,除北交所之外,沪深市场的IPO新增受理仍进展缓慢。交易所网站显示,截至12月25日,年内共计46家拟上市企业的IPO申请获交易所受理。其中,上交所4家,深交所1家,北交所41家。

这46单项目中,国泰君安、国投证券各拿下5单,东吴证券和广发证券各有4单,国金证券3单,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等均各有2单。

新股发行方面,Wind数据显示,年内至今A股新上市企业99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67.96%;募资总额为638.58亿元,同比下降81.97%。

按上市板块划分,年内的99只新股中,创业板数量最多,达到38只;北交所次之,年内至今有23只新股;科创板15只,沪深主板各有17只、6只。

新股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券商投行收入。按上述统计,年内IPO项目承销及保荐费用超亿元的券商,仅有12家,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分别为6.16亿和5.12亿,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招商证券、海通证券该项收入超3亿。

这一年里,IPO撤单潮仍在持续。据Wind统计,以公告日为准,年内终止(撤回)的拟IPO企业402家,撤单企业近35%都来自创业板,数量达到139家;沪深主板合计121家,科创板和北交所各有71家。

从投行项目撤否率来看,以“三中一华”为代表的龙头券商,在年内的撤否率多在四成以上。而一些中小券商受项目基数较小影响,其撤否率高达100%。

不仅IPO市场冷淡,再融资也难见昔日的火热。按上述统计口径,年内推出增发、可转债的企业分别有141家和51家,数量较2023年均下降超五成,增发和可转债的募资总额也均下降超六成。

严监管压顶

综上种种,2024年,券商如何应对股权融资市场的明显降温?

小钟说,今年上半年,他主要做IPO前期阶段的梳理资料工作,同时拜访企业客户、挖掘潜在项目等。

项目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项目奖金。不过,在小钟看来,投行业务有周期性,现阶段类似于进入了休整期。

他回忆起来:“前几年,做一单IPO很累,要做机构股东的穿透核查,要自查底稿,这种核查工作量很大。”

徐文也认为,投行业务周期性明显。“个人感觉,IPO短期难以恢复到以前,收紧的状况会延续,局部短期放开有可能,但大规模、大范围放开,应该较难。”他说。

与没项目相比,强监管给了投行人更大的压力。

今年以来,在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严监管背景下,资本市场“看门人”屡屡吃罚单。就在近期,多家券商还纷纷接到罚单。

中金公司日前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在思尔芯科创板IPO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证监会对中金公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给予警告,合计罚没1100万。

不仅中金,民生证券月内接到多张罚单,均事发投行业务违规。先是在本月月初被上交所监管警示,事发福特科的科创板IPO项目,近期公司又收深交所监管函,涉及恒业微晶创业板IPO项目违规。

有头部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之前有个项目,地方想推动上市,但中介都很谨慎,因为拟上市企业一旦被抽中现场检查并被查出问题,中介是要担责的。”

寻机并购和北交所

股权融资遇冷、严监管当前,券商在哪些领域寻机?

在年内,并购重组领域的政策暖风频吹,不仅吹向了企业,也让投行感受到了“暖意”。

政策层面上,年中以来,科八条和并购六条相继发布。

6月下旬,证监会发布科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并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9月底,针对并购重组领域的利好政策再度升级,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明确支持跨行业并购、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近期,证监会会议强调,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

有投行负责人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各项鼓励和支持政策之下,可以预见,“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持续升温。

从市场层面来看,政策明确鼓励之下,并购市场自三季度以来明显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自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至今,首次披露重大重组事件的公司数量有55家,而去年同期仅二十余家。

并购重组机遇当前,记者了解到,有头部券商对此开展内部讲座,并提出针对不同体量的公司设计不同的并购方案。例如,大市值公司除了要通过并购实现产业升级,还要考虑多元化布局。

投行人还察觉到,企业的想法也有了变化,不再将IPO视为终极目标。

“拟上市公司的老板、股东现在也在纷纷考虑,要想走向资本市场,IPO是不是唯一的选择?IPO的节奏变慢了,即使上市成功了,上市后的减持退出也会变得困难。所以企业也在想要不要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做‘大树’,‘大树’底下会不会更好乘凉?”程星说。

一方面是并购,另一方面是北交所。

年内,沪深市场新增IPO受理数量仅为个位数,而北交所曾密集受理了近30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据北交所官网,6月21日至28日,该所新增受理企业数量28家,涉及锦华新材、创正电气、奥美森等。

到了年底,北交所新增受理数量再度明显增加。12月至今,北交所新增受理7单IPO申请,本月23日单日就集中受理了3单,涉及的企业是尚航科技、顶立科技和杰理科技。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北交所面对的是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对二级市场的预期影响小,但对中小企业正面效应大。“IPO新增受理重新开闸后,或优先‘扶小放小’。”

但不管是并购重组,抑或是北交所,在投行人眼里,需要适应的是资本市场的新形势。

“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接下来的IPO数量预计不会像前几年一样多了,这对投行是考验。并购重组如何做市场化估值定价也是考验。投行业务的开展应该围绕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程星说。

他也看到,简单地找项目、做材料的“IPO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投行要拼行业研究能力,特别是围绕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等开展业务的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去适应它。”程星说,真正在大产业链、大客户里寻找大的业务机会,正是投行的新任务。

(文中小钟、徐文、程星均为化名)

值班编辑: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