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站上民族高度 看到和平曙光

中国时报社论

前总统马英九的二次大陆行时值清明,「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主轴贯穿全程,继4月3日吊唁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后,4月4日又在陜西参加祭拜黄帝陵大典。马英九在大陆不同场合表达「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立场,超越政治分歧,升至民族高度,有助于为陷入兵凶战危的两岸关系找到和平曙光。

祭拜黄陵 体现同根

清明祭拜中华民族先祖,历来是两岸官方和民间隆重举行的活动,祭祖本身就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血缘与情感联结。马英九担任总统任内,6次赴圆山忠烈祠出席遥祭黄帝陵典礼,此次亲赴陜西黄帝陵祭拜,不仅一偿夙愿,也是其民族情怀始终如一的表现。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即便民进党政府将遥祭黄帝陵并入春祭,但蔡总统及五院院长仍要维持中式礼制,向「民族先祖」牌位致敬,说明中华文化印记在台湾无法抹去。

马英九祭拜黄帝陵,民进党政府亦维持向民族先祖祭拜的传统,故绿营对马「被统战」的冷嘲热讽完全站不住脚。同理,此次陆方官员诵读的祭文提及「两岸一统、历史必然」,不仅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有所体现,也说明大陆强调「终统」而非「急统」,无意改变和平统一路线。从这个角度看,在即将举行的「马习二会」上,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若能重申两岸应透过和平发展,最终走向和平统一,那马前总统此次大陆行将可让忧心台海生战者「松口气」。

事实上,从国台办主任宋涛在深圳会晤马英九时发表的谈话,已经能判读出陆方高规格邀请马英九的政治用意。宋涛说:「两岸同胞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就应该常来往、多联系,用融合发展来推进合作,应当携手打拚,共同承担起振兴民族的责任。」简言之,马英九此行的政治意义在于,对外宣示台湾社会仍有认同两岸是一家人、中国人的民意,如此可确保大陆仍可以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以及「两岸一家人」的前提之下维持两岸交流,避免滑向兵戎相见的地步。

今年1月的总统、立委大选,6成民意以实际行动不支持挑动抗中、去中的民进党,说明期待两岸和平、避免战争、反对法理台独,的确是超过半数的台湾主流民意,但6成民意内部存在不少歧异,这也是事实。马英九去年首次访陆,借由参访民国遗迹,向大陆合理表达「认同中华民国就是认同中国」、「中华民国不是台独」的立场,获得普遍认同,回台后邀请大陆青年回访,并在选前2个月促成蓝白政党领袖、总统候选人朝野合作,已展现出超越党派的声望与公信力。

两岸一家 何来战争

正如马英九所言,他已无公职、无党职,此行旨在传递「台湾人民」希望两岸和平的心愿,而这正是马英九去年首次登陆后回到台湾所扮演的角色:跨越党派之争、推动蓝白合作、传递反战呼声、凝聚和平民意。上述行动非站在一党一派的立场或利益,而是基于台湾全体人民的福祉。同样地,此次马英九在大陆多次疾呼避战谋和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更是站在了中华民族的高度,呼吁大陆对台保持克制。

马英九两次登陆时,民进党均膝跳反射般要求马英九「宣示主权」、「捍卫尊严」、「呼吁对岸停止扰台」,但真正自我削弱中华民国主权、招引对岸军演的,不就是过去8年民进党政府的作为吗?马英九以中华民族的高度,一方面向大陆官方和民间表达出「两岸是一家人」的善意、促进两岸青年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则提醒大陆不应轻易开启战端、坚持走两岸和平发展路线,不正是在尽力为台湾争取安全和尊严吗?

无论是此次马英九大陆行,借由祭拜祖先表达两岸中国人应珍惜和平、避免战争,还是不久前备受绿营人士崇敬的丁渝洲上将,建言民进党应认同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两岸同源」的确是避战谋和的密码。新总统赖清德若能在遵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基础上,从两岸共同的血缘、历史、文化联结阐述台海和平稳定之重要性,台湾人民将可不再受战争警报困扰,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