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两岸重返和平 还需面对一中
中国时报社论
赖清德总统的国庆演说,正面肯定中华民国创建迄今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形同宣布放弃法理台独,展现对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只是,通篇演讲却仍称呼对岸为「中国」而非「大陆」,意味着「中国不包括台湾」;因此,赖总统目前的两岸论述虽有助争取台湾内部团结,却仍无法处理两岸问题,未来有必要进一步表述「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就是中国」,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两岸才能真正走向和平发展,为两岸心灵契合的统一创造条件。
对台独党纲 软性冻结
复杂的历史演变、纠葛的政治现实,让中华民国要以何种政策处理两岸关系,总像是父子骑驴。所以,马英九执政的8年,虽是两岸分治以来双边关系最好的时光,但总是有约4成的民众打从心底否定马政府的两岸作为。不只马英九,蔡英文亦有相同难题,所以她把中华民国与台湾统包成「中华民国台湾」,尝试以化零为整的名称消弭统独矛盾,要让彼此「谁也无法否定谁」。只是,蔡英文或许是碍于独派压力,也或许是对中华民国缺乏深厚情感,因此诸多政策均以「去中化」表达对中华民国的压抑。久而久之,统独更显誓不两立。
随着马、蔡在两岸问题上抽刀断水水更流,自许「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要如何应对,更像是在奔腾的巨河流驾着一叶扁舟,令人胆战心惊。不可讳言,赖清德于520就职演说提到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形同把两岸界定为两国关系,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中政策,导致「疑赖论」更形加剧。
但无论赖清德的「新两国论」如何引爆各方警戒,他在国庆前夕抛出「中华民国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以上民众的祖国」的「祖国论」,正面表述「中华民国是祖国」的立场,这不仅跳脱建立台湾国的台独论,更把民进党对国家的定位从蔡英文时代的「中华民国台湾」拉回「中华民国」,让两岸有望重返「中华」的大屋顶。
在祖国论的打光下,赖清德的国庆演说,成为观察他对中华民国的认同究竟是昙花一现的政治语言,还是意欲借此重建台湾共识的压舱石。从他的谈话而论,并不令人悲观。
首先,赖清德说,「113年前,一群充满理想抱负的人,揭竿起义、推翻帝制」、「国家利益永远高于政党利益,政党利益永远不能凌驾于人民的利益,因为这正是创建中华民国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所秉持的精神。」这段话正面评价中华民国历史,清楚表达他对延续中华民国的责任,无论可否将此延伸为「否定传统独派教义」,但外界还能以「意图台独」做为疑赖的理由吗?或许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依然存在,但当民进党领导人表态捍卫中华民国,这或许可视为对《台独党纲》的软性冻结。
为两岸融合 创造条件
其次,赖清德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75年前的古宁头战役、66年前的八二三战役,我们不分先来后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台澎金马,守住了中华民国。」这段话跳脱传统民进党「国共内战与台湾无关」的断代史观,与「祖国论」前后呼应,直面中华民国与中国的连结。
赖清德说,「现在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庆祝中华民国生日快乐,一起为今天美丽的台湾喝采。」这席「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表述,确实比陈水扁的「中华民国是台湾」、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李登辉的「中华民国在台湾」都更为务实且贴近事实,确也值得肯定。
然而,赖清德称呼对岸的方式,一律称为「中国」,而非「大陆」,言下之意就是将双边视为互不隶属的两国,因此他此次国庆演说,虽能借由承认1911年以来的中华民国争取台湾内部团结,但他没说清楚的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也是中国,两岸都是中国人,站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才有展开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
期许赖清德能在承认中华民国、放弃法理台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两岸同属一中做更具体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赖总统更要能具体落实到文化、教育等政策,让包括课纲在内的内容都能回到以1911年的中华民国为主体,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展现对中华民国的认同,缔造两岸透过沟通形成共识、共商制度融合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