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开创两岸新局 先面对一中事实(朱骏)

(示意图/达志影像)

曾任海基会董事长的洪奇昌撰文〈既靠近又遥远 两岸关系需要新思路〉投书中时,这个标题一针见血。最近几年或十几年的事实呈现的是,国民党的2D(dialogue对话与defense武备)令自己大败,导向了第3个D,就是defeat失败。民进党的「抗中保台」大有「逼陆灭台」之势,「联美抗中」沦为美国的棋子与筹码,还得不到安全保证,付了大笔货款拿不到武器,还可能被推上火线,「为美化灰」。中共的「时与势在我们这边」在在呈现,时与势与他们背道而驰,为台独造势最大的推手非其莫属。

红蓝绿三方的老路几十年下来被事实证明都与自己的愿望背离,而且招致许多难堪的自伤自损与令情势更加复杂难解的反效果。不论红蓝绿哪一方,早就该开创新思路了。

新思路要先在道理论证的预期上务实有效,才能诱使人们履行,若要预期上务实有效,必须首先要针对根本病灶,提出解决思路;否则都是不对症,乱下药,施药越多,病症愈加棘手,为自己惹出更多复杂的并发症。几十年来,红蓝绿皆如此,结果都只能自吹自擂,增加对手取笑、嘲弄或批判的话柄罢了。

洪奇昌得出的结论是,「但若双方有诚意开创下一阶段的两岸相互理解与求同,台湾社会也展现出期许两岸政府间进行对话协商的氛围时,对于某些争点暂且存而不论,或者寻找新解方,反倒是更具格局的求同思路。」

「存而不论」是「搁置争议」的同义词,事实证明,争议从来无法搁置,在习近平上台之后更是不能满足其「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雄心,只能寄望「寻找新解方」,于此,洪奇昌提到「求同思路」。这话说得隐晦,若要说得通,只能是要求两边政治体制趋同。在洪论证的脉络来看,绝不可能是台湾接受大陆的一国两制或一国一制,则只能是大陆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民主化。

若是如此,面对中共,根本不要心存「但若双方有诚意开创下一阶段的两岸相互理解与求同」的幻想,这时需要的是台湾单方面先启动独立自主战略,利用内外情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催化两岸局势的变化,才有可能。

两岸问题的根本在于政治体制差异,打过的内战由此差异点燃,将来若要再战,也必由此使然,这个差异最早是表现在争夺统治正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双方的世界观已大不同,直接塑造了不同的国家社会发展模式,导致内涵不同的人民生活方式。

中共一直不敢面对这项事实,国民党一直无能让中共面对这项事实,所以双双与台湾人民的距离越拉越远,国民党因此容易被抹红。民进党抓住了这项事实的大部分,所以能在台湾内部两度打败国民党,取得中央执政权。然而,事实是复杂的与多层次的,这项事实镶嵌在一项更广大、层次更高、统摄力更强的事实之中,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此中国不是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两政府完全代表。

民进党两度执掌中央政柄,不敢且无能宣布独立,就是受制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向量力。洪奇昌若是想见到自己的「更具格局的求同思路」得以实现,开创两岸新局,首先应说服民进党同志接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其次,固然「中华民国的认同依然是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但这个最大公约数若放在两岸关系中,可能反倒是狭窄格局的非公约数,是除数吧?

真正的两岸大格局必须是两岸政治体制、国家社会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方式的共同再造,台湾若是能搞好自身的民主建设,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基础上提高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的素质,应该对大陆人民与海外华人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才是台湾最大的本钱与两岸求同的支点所在。

发展更高格局的新思路,我们要根据事实基本面与一般经验法则,发挥一些大胆而有事实根底的想像力。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