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傅崐萁着先鞭 解两岸死局(林保淳)

国民党立院总召傅崐萁紧接着率领了17位立委,展开了所谓「新民意」的「和平破冰之旅」,希望能够打破目前两岸几乎已冻结的紧张关系,希望能恢复两岸全面的交流。(蓝孝威摄)

继马英九二度访问大陆,并有了「马习二会」之后,国民党立院总召傅崐萁紧接着率领了17位立委,展开了所谓「新民意」的「和平破冰之旅」,希望能够打破目前两岸几乎已冻结的紧张关系,希望能恢复两岸全面的交流。

自民进党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的关系日趋紧绷,战争的阴影,始终有形无形地笼罩在每个人的心理,唯恐不慎擦枪走火,就会造成无法想像的严重后果。因此,傅崐萁此行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傅崐萁将此行作了两个重要的定位,一是「新民意」,一是「和平」。尽管目前台湾的政权仍然掌握在民进党手中,但毕竟赖清德所获得的支持率,不过就40%而已,且立法院还屈居第二,已经不是民进党一党能够独大、专断的了,这当然可以说是「新民意」,而由立法院占多数的国民党率先表态,递出橄榄枝,更无疑向对岸释出台湾民众其实是对两岸和平抱持着深切的期盼的,这当然会有助于降低对岸民众对台湾的误解与不断螺旋上升的敌意,这是无庸置疑,且有相当的必要性的。

但是,由于时间点迫近于赖清德520的就职,因此正反两方的意见都展现了出来,民进党当然是百般不愿的,故一连串的诋毁与批判,也随之而出炉,而且国民党内部其实也不乏杂音,故一波三折,在参访人数上一波三折,最后才终于定调成行;不过,相信乐观其成,并寄予厚望的和平之音,却也由此而传递了出去,这就是最具意义的。

民进党的反对,其实是意料中事,赖清德虽喊出两岸「善意交流」的呼声,但众所周知,这都不过是作作样子的幌子,在两岸关系上仍然采取坚壁清野的态度,诸多举措,都与「交流」二字背道而驰。赖清德强调「两岸执政党」可以坐下来谈,口口声声要「不具前提」,事实上,他所谓的「对等、尊严」,明眼一看就知道骨子里隐藏的「台独」意识,「对等」就是两岸无从属关系,而是各自独立的,如此展开对谈,才是不失「尊严」,虽说「不具前提」,这就是最大的前提,而与对岸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底线大相违逆,对岸当然是绝对不可能会接受的。因此,执政党的对谈,根本就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实践的。民进党也当然知道这点,只是借此观望形势,以拖待变的策略而已。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由赞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出面,就等于是和平的先遣部队,尽管因体制问题,国共两党不可能达成任何具体的协议,但有此善意的堆叠,民间的交流可以开展、可以热络,也等如是两岸人民携手合作,为未来的和平奠定了基石,「破冰」的意义,正在于此。

傅崐萁的身分,与马英九是有所区别的,首先,马英九是已卸职的总统,虽在民间犹有声望,但已经算是在野之身,无权无势,不但未能与于国事,连国民党内的事务,也未必有多少进言的份量;而傅崐萁是立法院现任的总召,份量之重,当然不是在野之身的马英九能比;其次,更重要的是,傅崐萁是道道地地的「本省人」,这与马英九、夏立言等的「外省人」有别,可以大幅降低民进党屡屡藉为口实的「出卖台湾」的疑虑,足以脱卸掉那顶被紧紧扣住的「红帽子」,台湾民众自可放心不少。

距520新政府的就职不到一个月了,赖清德的两岸政策走向,必然是最受瞩目的焦点,但依目前的情势判断,赖清德的路线,恐怕还是延续蔡英文路线的可能最大,换句话说,两岸关系终将还是陷于僵持不下的死局,在势态还未全然明朗的情况下,傅?萁着其先鞭,除了能让对岸了解到台湾民众对和平的期盼外,相信也能让民进党凛惕到台湾不是民进党一党说了就算的,有6成的民意与民进党站在对立面,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或许不无改弦更张的可能。

(作者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