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拜习释和平讯号 两岸更需沟通

中国时报社论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面对面会晤,终于在印尼峇里岛登场。坦白讲,「拜习会」并未达成太多实质共识,也不会改变美中竞争架构,更何况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预期值本来就不高。不过,拜习二人清晰重申对美中两强避免对抗的立场,对处于美中风暴中心的台湾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

美中有意管控冲突

毫无疑问,此次拜习会的「最大成果」只是拜习会本身而已。无论是各自官方新闻稿,还是会后拜登以及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受访时,对会议细节的进一步陈述,都能看出双方的重要立场几乎没有任何退让、妥协,不少内容在过去几次拜习视讯会晤早已反复提及。美中对双边关系的界定依旧是各说各话,双方对「合作」仍然语焉不详,虽然重启了因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来台而中断的财金、气候等协商,但最为关键的美中军方沟通机制仍未恢复。

尽管如此,此次拜习会给全世界的乐观预期远大于悲观,一向对政情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立即躁动起来。拜习会结束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至2个月内最高,次日香港恒生指数开盘后即收复18000关口,台股维持强势成长势头,尤其是台积电受到拜习会与股神巴菲特买进的利多消息刺激大涨7%,其他重要电子权值股也表现抢眼。拜习会后,连绵数月的亚太金融市场阴霾一扫而空,形同给美中地缘政治紧张缓解、台海和平有望维持投下「信任票」。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拜习会对两岸和平稳定的正面意义,台湾需敏锐把握。拜登会后有关「不认为中国有意立即犯台」的评估,对应在王毅会后新闻稿中,是习近平重申「和平统一」的表述。尤其是拜登透露,习近平并未因连任三届而变得更加咄咄逼人,陆方通稿也强调其政策公开透明、具有连续性,将继续改革开放等。这些讯号化解了国际社会对二十大后北京路线修正的担忧。大陆对解决两岸分歧有耐心,仍然愿意等、愿意谈,根本原因是北京的中心任务仍是对内现代化建设,故无需担心大陆主动对台武统。

习近平对台独的警告虽然一如既往严厉,甚至喊出「台独与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的重话,但奥秘在于,王毅在会后转述习近平谈话时,罕见提到《反分裂国家法》对台动武的三种情形。换言之,大陆对台非和平手段,也就是之前几次拜习会中出现的所谓「断然措施」,依然立足于2005年订立的《反分裂法》。当时因为该法的出台,催化出美中共管台独的局面。如今时过境迁,美中关系早已质变,但期中选举已渡过跛脚危机的拜登政府,更有能力主导华府对台政策,过去美方一面倒支持民进党的局面可望扭转。

蔡政府须恢复交流

美中有意管控冲突,这对台湾是喜讯。习近平和拜登透过面对面会晤,彼此交换了战略底线,台海和平在这条底线之上,就有了可以立足的基础,台湾可以稍稍喘口气,短期内可以避免「大象打架踩死蚂蚁」的惨剧。更有指标意义的是,美国期中选举未出现「红色狂潮」,「抗中保台」在此次台湾地方选举中也放了闷炮,这折射出美中关系与两岸关系同步转回理性务实的连动效应。无论在国际情势,还是在国内民意面前,蔡政府必须谦卑地低头,从善如流支持两岸民间、经贸、文化交流的恢复。

然而,台湾对拜习会盲目乐观,同样不可取。根据中方新闻稿,拜登在重申「不支持台独」承诺外,还增加了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表述。联想到8月裴洛西来台前,拜登政府的力不从心与无能为力,此次美方的加码保证,并不能真正换取台海战争引信的解除,反可能给北京未来以更大力道反制、甚至动武的借口。美国新一届国会就任后,众院新领袖是否访台?「台湾政策法」何时通过?这些都不是拜登政府可以完全掌控的议题,却是北京眼中对台进一步制造「灰色地带战争」的契机,此乃拜习会对台湾之忧。

是故,台湾终究要把生死安危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不挑衅北京,不逢迎华府,不畏惧压力,维持美中台三边沟通与交流,这才是最智慧、最负责任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