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中愿沟通 两岸释善意(洪奇昌)

随着美中各自释放愿意沟通、控制风险的讯号,国际的目光也来到台湾身上。(shutterstock)

蔡英文总统执政7年期间在两岸、外交、国安等领域的稳健、可信赖、不信口开河,已让国际社会对台湾政府有明确的印象:「台湾是负责任的风险管控者。」展望未来印太区域安全情势,我们相信蔡英文总统今年520演说所强调的:「和平是两岸间的唯一选项」,依然是两岸乃至全球社群的共同期待。

过去几年间各界对台海是否可能发生冲突的讨论众说纷纭。一直到今年4月1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曾在国会演说中表示,「中美两国关系,最危险的潜在冲突爆发点是在台湾问题上。」他认为,「台海局势出现误判、意外的风险正在升高。」

然而到了11月8日,李显龙又在彭博社专访中,尝试淡化近期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李显龙认为,中国对于台湾并不是会随便冲动乱开枪(trigger happy)。李显龙指出,「虽然中国希望台湾成为『一个中国』的一部分,但不确定要如何实现」因此他对台海风险情势的判断是「除非北京被激怒,否则世界不会『一觉醒来,发现中国决定开战(D-Day)』」。

笔者相信,李显龙总理对台海情势的观察,一方面是基于美中关系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观察到台湾政府的克制。

首先,就美中关系而言,诚如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于10月24日在《外交事务》杂志的投书所指出,美中的竞争与过去美苏对抗时期不同,当前的美中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时代的竞争」,但「并非零和赛局」。因而在这场美中竞争里,如何管理竞争以和缓紧张局势、如何建立良好沟通管道以消除误解,是两个世界大国重要的课题。

李显龙在专访中认为,拜登与习近平自去年印尼峇里岛会晤后,美中关系的发展偏离轨道;但李显龙认为美中双方都有意愿尝试重新调整,11月APEC拜习会就是正面的发展,即便不会解决美中之间的所有问题。

同样地,随着美中各自释放愿意沟通、控制风险的讯号,国际的目光也来到台湾身上。蔡英文总统在520演说重申,愿意「以对等的对话化解两岸分歧,促进健康有序的交流」。这是蔡英文政府7年多来一贯的主张。

在具体措施部分,行政院、陆委会、交通部一贯欢迎两岸对等、双向、同步地恢复观光旅游。交通部11月4日也宣布因疫情而中断的国人团体赴陆观光可望于明年春节前正式解禁。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11月8日就抛出陆生纳健保议题,卫福部对此也表示乐观其成,最快明年9月就可让陆生比照外籍生纳照入健保。这些都是台湾方面基于人道与两岸交流的实际需要,「有序」释出的善意。

而我们当然希望,北京方面能有对等的回应─例如开放陆客团、自由行来台等。而其衍生的两岸航点航勤、海关、证照、检疫、安检等等事务性的问题,也是两岸官方开启正向对话交流的契机。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美中愿意协商对话,是基于两国实力或筹码相仿的前提;美中能够透过对话控制风险的模式,不必然适用于台湾。基本上,台湾社会不分党派都同意两岸对话的必要性,但对于如何对话、甚至如何开启对话的态度各自不同;尤其当北京采取高姿态,坚持对话和协商必须在「台湾接受一国两制是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台湾各界对于「对话」的想像必然产生争端。

我们期许,两岸政治领袖展现更高格局的智慧,当太平洋两岸都面临严峻的政治与经济挑战之际,当台海两岸都有各自的内政与经济发展问题待处理的现实之际,双方都有充分理由在短期内寻求更多稳定。这是美中台乃至于国际社群的共同利益,而为了促成与落实此一目标,各方没有必要在政治前提上,要求任何一方做出根本性的让步。

(作者为海基会前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