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赖清德若当选总统 两岸关系如何解(洪奇昌)

(示意图/Shutterstock)

2024台湾总统大选,倘若最后是赖清德当选总统,那意味着未来8年(2024~2032年),赖清德的总统任期将与习近平总书记第3、第4任期(2022~2032年)完全重叠。赖、习二位领袖都无法回避和对方打交道的现实。未来两岸政府间如何在美中战略对抗、两岸社会民意背离的现况下,避免冲突、进而开启良性互动,更是需要两岸领导人共同展现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的课题。

相对于蔡英文总统的全面执政,赖清德若当选总统,势将面临「少数政府」、「分立政府」的困境。这意味着赖清德当选总统,未来民进党政府的执政优势及支持度都将比蔡政府时期受到更大的挑战。

就两岸关系而言,北京对台的统战工作并不会因为台湾内部哪一个政党执政而停止,差别在于「软的一手」,也就是单边化让利的经济与社会融合措施;以及对台军事、政治经贸与外交施压等「硬的一手」之间,如何配置权重。

有鉴于至少未来4年「少数政府」、「分立政府」的台湾政局,北京更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正面回应赖清德政府「维护现状、两岸和平」的呼吁,甚至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例如2023年底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台湾贸易调查报告认定台湾构成贸易壁垒,随后取消12项ECFA早收清单的优惠关税,便是北京对台「硬的一手」,也是对未来民进党政府释出一种「讯号」。

台湾社会并非不理解,北京有其偏好的台湾执政团队;台湾社会也能理解,习近平基于内部维稳的需要,必须强调「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移转中国社会对于内部经济问题的注意力。毕竟,中国国家统计局2023年11月发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5%,相对全球普遍面临通膨的挑战,中国却在处理消费低迷的通缩。

2023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高达10403.3人民币,但却同比下降10%,已是连续第6个月下跌。2023年6月16~24岁的年轻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21.3%(中国已不再公布),而2024年将持续加大青年失业压力;全国失业总人口将挑战3亿人的天数。尽管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未达42兆人民币的上限,但高达40.6兆已突破新高,债务规模是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2倍。对中南海而言,皆是最迫切的执政课题和挑战。

但笔者想强调的是,中共对台湾的施压并无法解决中国当前经济放缓的问题。若台湾社会持续感受到步步紧逼的威吓,不断上升的冲突螺旋更容易在各方决策圈中「导致错误的政策、采取错误的行动、产生错误的结果。」

我们注意到,即便美中战略竞争关系如火如荼,2023年10月27日,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在「拜习会」前亦特别投书《外交事务》强调,美中竞争与过去美苏对抗时期不同,当前的美中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时代的竞争,并非零和赛局」。苏利文期许,美中两国皆理解,必须在美中竞争格局中,管理竞争以和缓紧张局势,建立良好沟通以消除误解错判,因此面对面坐下来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才是「取得真正进展」的解方。

美中关系的对话模式不必然适用台海两岸,毕竟两岸综合实力是不对等的;但笔者相信,「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发展」是两岸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2023年底习近平曾说到:「中美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习总书记此语在两岸关系上同样成立。

基于台海两岸都有各自的内政与经济发展问题待处理的现实,双方都有充分理由在短期内寻求更多稳定。我们期待,选后台海两岸二位领袖能展现智慧与格局,寻求开启双方政府间健康有序的对话与交流,如此,两岸皆可成为区域和平稳定的贡献者,并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体系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