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两岸和平需要「化硬为软」的智慧

中国时报社论

蔡英文总统在加州会晤麦卡锡后,大陆的海警巡航、军事演习陆续而来,但台湾社会的关注热度似乎低于去年裴洛西来台风波,反倒是登陆归来的前总统马英九与蔡英文围绕两岸论述的激辩,更能掀起舆论浪花。当「文斗」比「武斗」引人瞩目,对两岸关系其实是好事。

坚持宪法 可保尊严

当然,马、蔡两位前后任总统的文斗,并非北京眼中的统独之争,而是保障台湾安全与利益的两条路线、两套论述之争。马英九用行动证明了九二共识的有效性,也让台湾社会还「马英九路线」一个公道:坚持《中华民国宪法》下的两岸关系定位,两岸可以和平交流、沟通对话,中华民国的空间不会受外力挤压,台湾在面对大陆以及国际社会时也可保有尊严。

反观「蔡英文路线」其实没有独创元素,倒是像李登辉与陈水扁路线的拼接:继承了李登辉的两国论,却抛弃了李任内的两岸沟通;搁置了陈水扁的法理台独,却继承了民进党反中的DNA。唯一带有个人特色的部分,就是蔡总统几乎完全倒向美国,把台湾推向国际地缘政治斗争的惊涛骇浪之中,这与李、扁二人宁可得罪美国也要争取自主性,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哑然失笑的是,马英九在大陆当着大陆官员指出,「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都是中华民国」之后,蔡总统居然以「这是1970年代论述」回应。蔡总统自己也知道,这段话的确是《宪法增修条文》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上白纸黑字的内容,无法否认。但蔡总统忘了吗?2016、2020两次就职演说中,不就是因为郑重承诺会以宪法和两岸条例处理两岸事务,才获得美方认可和陆方容忍吗?

台湾社会在需要两岸和平、与大陆交流的同时,仍寻求与美国在自由民主、国际事务产生联结,因而「亲美和陆」保障两岸和平与台湾安全,这是台湾社会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马前总统访陆,还是蔡总统访美,都是台湾主流民意的一体两面。区别在于,马英九获得北京极高尊重与礼遇,证明了台湾可以有尊严、有智慧地「和陆」,但蔡英文「亲美」实质是「联美抗中」,为了保住民进党的利益、甚至是为美国人争取利益,而非真为了台湾人民的福祉。

「亲美」本没有错,邓小平曾说过,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但民进党的亲美,不仅亲错了方法,更亲错了对象。从蓬佩奥、欧布莱恩到麦卡锡,都是清一色寻求美中脱钩、不惜在台海制造战争的右翼指标人物。民进党政府把台湾卷入美国政党内斗的漩涡中,也把台湾推向美中博弈的刀光剑影。这不是真正的亲美路线,也不是真正的爱台保台,所以才会让台湾社会的「疑美论」蔓延。

和平交流 更得民心

在历史、文化上,两岸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国人;在政治上,两岸关系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平等关系,治权互不否认,主权同属中华民国、双方采取求同存异的态度。这是马英九向大陆清晰表达的立场,也找回九二共识下本应存在的战略模糊空间。令人欣慰的是,陆方对马前总统表述中华民国,罕见展现「不否认」的默契,说明北京仍有耐心、有诚意面对两岸既有政治分歧,透过持续交流弥合双方鸿沟。

去年8月裴洛西来台后,大陆以围台军演强硬措施为主,采取「后发制人」策略。而此次蔡总统会晤麦卡锡之前,陆方借由邀请马前总统访陆,并给予他在大陆充分论述空间,让台湾社会提前感受到大陆无意「武统」台湾、希望对话协商解决的善意,此乃「先发制人」的策略。两相比较,今年 「先发制人」对台湾民意的效果,远比去年「后发制人」要更加正面。

此次大陆对台反制范围比上次小,中共军演也从去年8月实战氛围较浓的「演训行动」,降低为「战备警巡」和「演习」,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我们希望北京能感受到:和平牌、交流牌,远比军事牌、制裁牌,更能争取台湾民心、边缘化台独的抗中力道。两岸和平需要「化硬为软」的政治智慧,而非「硬的更硬」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