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2024总统的格局 系列二:以包容与智慧 实践两岸融和者

中国时报社论

星云大师的圆寂赞颂典礼本是两岸互动的破冰契机,如今不仅破局,还陷入罗生门,有人叹「一盘好棋下坏了」。星云大师面对两岸之争的高超智慧与广博胸怀已成为绝响,而蔡总统的两岸政绩也几乎盖棺论定。台湾的下一任领导人,务以星云大师为典范,还给人民一个和平繁荣的两岸关系。

两岸政策应回应民意

台湾民主化之后迄今有4位民选总统,可以用「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眼看楼塌了」概括,核心问题都是「成也两岸,败也两岸」。李登辉总统初期,曾开创两岸密使沟通与制度化协商并行的创举,但最终因两国论黯然下台、被开除出党。1990年代末期台海情势的动荡不安,正是台湾的「亚洲四小龙」金字招牌由盛而衰的转捩点。

陈水扁作为首位民进党籍总统,之前就力主民进党《台独党纲》向《台湾前途决议文》过渡,初期也秉持「四不一没有」承诺。在他任内台商大举西进,两岸小三通、春节包机有所突破,直航与陆客来台也基本完成技术性协商,只因政治因素搁置。恰是上述政治因素,令台独成为陈水扁后期权力危机的保命符,一度引发两岸危机。后来事实证明,阿扁的台独立场反而没那么激进。

马英九总统开创了两岸和平发展的8年,关键的是,2008、2012两次选举,九二共识都获得了台湾多数民意认可。但无奈马政府撞上金融海啸,台湾经济的艰难复苏抵消了两岸和平红利。另方面,马总统第二任开始,美中在亚太竞争态势初显,无论是和平协议戛然而止,还是2014太阳花学运,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不仅要面对既有的政治分歧、民意隔阂,更逐渐被美方对中战略的无形之手左右。

到了蔡英文时代,政府两岸政策失去了九二共识的根,彻底沦为美中对抗风暴中的一叶浮萍。蔡总统任内7年,中华民国失去了坚守70余年的台海中线,战略空间一度被挤压到只剩领海基线。而原本最具中华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台湾,也几乎站在14亿大陆民众的对立面。但台湾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西方元首的点名?还是华而不实的访台?抑或是高昂的军购订单?

比较李、扁、马、蔡,前3位总统任内,两岸之间至少还有直接、间接的对话或磋商,且他们的两岸政策或多或少会回应台湾民意,做出调整。但到了蔡总统,两岸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官方沟通。尤其,蔡总统每次调整两岸政策看似在呼应民意,但最后全部变成打假球,更屡屡为难老百姓、检讨在野党。蔡政府的两岸政策从不理会民意,究竟是在听谁下指导棋?答案不言自明。

提和平方案化解分歧

转眼间2024大选临近,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的各方人马都在摩拳擦掌。有人期待黄袍加身、有人谋求合纵连横,还有人已经枕戈待旦,但无论党内如何斗争和协调,相信此次选举的最核心议题依然是两岸政策。台湾社会看似立场撕裂、众口难调,但领导人只要秉持足够的包容、智慧,两岸政策就一定能经过民意检验,也能获得对岸和国际社会认可。

先谈包容。下任总统两岸政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他的论述能否凝聚跨越党派、超越蓝绿的共识。对于这件事,几乎所有历任总统都宣称自己做到了,但事实上没人相信,因而任重道远。同时,两岸议题十分敏感复杂,如果一个政治领袖无法包容各方的质疑和攻击,动辄暴怒、贴标签、扣帽子,证明他无法驾驭两岸情势,最终一定失败。

再谈智慧。如果说由我方学者率先构思的九二共识,代表过去一个时代两岸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那么当北京抛出「两制台湾方案」后,我方也顺势提出自己的两岸和平方案,何尝不也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下任总统务必要基于宪法和民意提出两岸问题的解方,及短中长程的执行规画。

以包容沟通各方,以智慧化解分歧,让两岸能和平发展,台湾民众期待这样的政治领袖,这也是所有2024竞逐者需要接受的最严肃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