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2024总统的格局 系列一:掌握历史机遇 开创和平的破冰者

中国时报社论

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曾以「挑战与回应」理论,来诠释几大文明的兴衰历史。特别是每一个文明都有面对挑战的时刻,无论是气候变迁、天灾人祸、外敌侵略、科技进步、内部战乱等等,但危机对一个文明是毁灭性的冲击,或是转型再起的契机,却系于它对危机的回应。质言之,适当而有智慧的回应,反而是转机的开始。

有壮大台湾的宏观远见

但历史给人们的机遇却不多。没有抓住「危机即转机」的时刻,机遇稍纵即逝,一去不返。而整个世界大局已变,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历史条件了。

几天前《连战回忆录》举行发表会,会中来了许多当年参与台湾经建过程的重要大老:萧万长、刘兆玄等,都是从蒋经国延续到李登辉时代,乃至陈水扁、马英九担任总统的时代,非常重要的政策参与者、制订者和执行者。如今回顾,是不是有些省思与遗憾的地方呢?

当天刘兆玄讲了一段他感到遗憾的往事。那就是连战任行政院长,萧万长任经建会主委,当时经建会顾问叶万安提出应把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作为最高目标的构想。萧万长对两岸经贸的现况、大陆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台湾具有何种优势、应如何利用大陆经济开放的契机、运用台湾人才帮大陆与世界经济接轨,以此壮大台湾,有着宏观认识。因此,这个计划在连战支持下积极推动。

1995年经行政院院会正式核定通过。依此计划,台湾将发展为制造、金融、电信、媒体、海运、空运等六大营运中心。当时大陆连一个深水港都没有,台湾若发展得好,大陆的海运将高度依赖高雄港,高雄港可能成长为世界最大货柜港(1997年已是世界第3大货柜港)。更不必说当时许多跨国货运、金融、管理集团等听闻台湾有此计划,已纷纷来台布局。

用刘兆玄的话说:「这是让台湾可以更上一个台阶的宏大计划。」可惜的是,当时的总统李登辉忽然宣布「戒急用忍」,所有的规画方案、所有连系的跨国企业、所有参与布局的台湾大企业,乃至于政府各部会的心血,一夕之间归零。

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如今高雄港落到世界排名第16,而上海新建的洋山港已成为世界第1。而大陆的深圳、宁波、香港、广州、青岛、天津,都已进入世界十大的排名。两岸间的对比,正好见证了台湾失去一次最好的历史机遇。而当时的政策制订者连战、萧万长,内心何其遗憾。

有大智大勇的历史格局

历史的机遇还需要勇于掌握与创造的人。在连战的一生中,他曾掌握了一次开创历史的机遇。那就是2005年的「破冰之旅」与连胡会。历史未远,人们应该都还记得那一年4月,连战要赴大陆访问的时候,多少台独动员的人马挥舞旗帜长棍,一路阻挡,完全不顾自由旅行的人权。然而连战此行却打破两岸长期的禁忌,为后来的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平台开创契机。毫无疑问的,这是转变历史方向的大气魄、大决断。连战的历史地位因此改观,他所开启的两岸之门,也为马英九执政后的两岸三通、两会谈判、签署ECFA、马习会等,开创新局。

连战在书中仍感到遗憾的,恐怕是马英九执政时期未能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他曾向马英九建议,可惜未能实现。如今两岸情势紧张,在美国有意「以台制中」将台湾乌克兰化,而蔡政府又坚持「抗中保台」的错误政策时刻,和平变成人民最大的盼望。但历史机遇还在吗?

对现在的台湾来说,美国与中国的对抗,是危机,也是转机。此时美国更加需要台湾,以制衡中国;而中国也更加需要台湾以维持台海和平,让大陆可以稳定发展经济。在美中都需要台湾的时刻,台湾如何在两强之中维持平衡,以微妙的政策,争取更大的和平与外交空间,这恐怕需要更冷静的智慧、更灵活的政策。

此时此刻,若有人能掌握历史机遇,开启两岸和平协议谈判,为台湾开创太平盛世的契机,也为东亚争取和平的时代,他就是未来的历史缔造者。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台湾需要一个大智大勇的「破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