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大选后的新政局系列七:推动大和解 赖清德应走的路
中国时报社论
立委选举在三党不过半之下,国民党原先希望推出韩国瑜与民众党的黄国昌搭配竞选立院正副院长,但是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竟说:「韩昌配,这是不是沐猴而冠?」用猴子来形容韩国瑜,是因为韩国瑜在当高雄市长时,爬树视察蚊子所留下的标签。只是,民进党从不管韩为何爬树,只管当他是一种讪笑的动作。说明白一点,绿营有些人骨子里还是有意丑化外省人,把仇中的情绪投射在他们身上,就像以往骂外省人为「中国猪」一样。这种恶意丑化的心态,让人不禁想起刚过世的施明德寻求大和解的胸襟,这也许是赖清德执政以后该学习的典范。
师法施明德典范
被称为「台湾曼德拉」的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在1月15日过世以后,许多追忆的文章中,不忘提及施明德1995年立委连任后,在三党不过半的立法院推动「政治大联合、社会大和解」,并结合民进党与新党角逐立院正副院长,此事被称为「二月政改」。
施明德的经典之作,主要呈现在省籍的融合。台湾政治在此之前少有政党合作的先例,光谱分居统独两边的民进党能和新党合作,有超越统独的意义。而真正具大和解意义的是省籍和解,民进党早年喊着「台湾人出头天」,有着本省人出头天意涵,新党虽自称是中产阶级政党,但还是以外省籍居多,当民进党与新党大和解,不但是在立法院合作,也象征着社会大和解。
大和解运动最后功败垂成,但民进党仍是最大受益者,从1993年县市长选举民进党由4成3的得票率,到1997年拿下4成8得票率来看,这是民进党成立以来首次在县市长选举中拿下过半席次,当时许多选票的成长就是来自新党支持者。
今年立院又重回30年前的三党不过半,在没有寂寞先知施明德的时代,民进党首先出现的语言,却是民进党内被认为是最大「乔王」的柯建铭,他那一句「沐猴而冠」的鄙视用语,把韩昌配看做是性情急躁的猴子学人穿戴,以此比喻两人虚有表象,不脱粗鄙的本质。多一些类似的恶意批评,恐怕只会埋下立院恶斗的火种,让星星之火在政坛燎原。
虽然赖清德胜选后的表现不像柯建铭,他宣布退出新潮流系,解开高端疫苗合约,但是对于万里「赖皮寮」的处置,过去被揭露的民进党贪赃枉法事件,似乎无动于衷,是否未来这些事情会因为民进党继续执政而船过水无痕,如此对赖清德的少数执政,恐怕会是一种不祥之兆。
莫成战争点火者
当然,若往前看,赖清德执政之后也有许多事可做,最重要的还是回到施明德的未竟之志,推动政党与社会的大和解运动。
首先,在立院三党不过半之下,可先寻求政党和解。除了民众党所诉求恢复阁揆同意权之外,蓝白似乎有意推动总统选举的二轮投票制,选出一个绝对多数的总统,而非赢者全拿的少数总统,这当然要三党合作,才可能通过宪法修正案。
二是,两岸和解运动。蔡英文执政8年,两岸对话中止,老死不相往来,这对两岸关系发展绝对不是好兆头。尤其是赖清德务实台独的标签,一直被大陆视为最大威胁,所以赖清德胜选之后,大陆就在外交、军事上动作不断。而对台湾经济构成最大威胁的ECFA是否终止,也是影响台湾诸多传统产业发展之钥,最近股市跌跌不休,已经预示两岸若终止ECFA将扼杀台湾传统产业出路,所以两岸和解,应该是赖清德执政的当务之急。我们一向主张,各政党先要针对两岸政策议定出台澎金马共识,再与大陆协商两岸永久和平共识。
三是,美中台大和解。美中的大国竞争始自川普时期,民进党一直迷信只要完全亲美,美国就可以协防台湾,让台湾不受大陆武力威胁。但是,美中竞争恐怕只会长期化,不管是拜登连任或川普重返白宫,美国这一反中政策显然短期间不可能结束。台湾难道还要继续做美国的棋子,让两岸持续僵持下去吗?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提出两岸只有「斗、拖、和」三条路,除了展开对话,斗和拖都是不智的选择。
所以,和解运动应是赖清德可以安然执政的不二法门,若采取对抗性的执政态度,赖清德只会超越陈水扁的「麻烦制造者」,成为两岸「战争点火者」,这绝非人民所乐见的。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