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赖清德的和中话术 骗不下去了
中国时报社论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主张,若当选将恢复两岸对话,重启ECFA后续协商,欢迎陆客陆生来台湾。话音刚落,赖清德总统竞选办公室发言人陈世凯就批评侯友宜「还没当选就想先讨好中国」,也呼吁侯友宜「别为了讨好中方牺牲台湾」。民进党政府刚说要为陆生纳健保、明年开放陆客,转头自我打脸,完美演绎「初一十五不一样」。
批侯两岸政策 自我打脸
这些年政坛流行「暖」标签,赖清德以及副手萧美琴趁热打铁,推出《冬季恋歌》风格文宣「台湾的美德」。而在两岸议题上,赖清德重点打造的形象就是「和中暖男」。从一开始表态将「抗中保台」改为「和平保台」,到后来说两岸可以做朋友、有共同敌人,再到后来肉麻地喊出「最想和习近平共用晚餐」,赖清德的变脸术目不暇接,似乎让人忘记了当年高喊「木马屠城」反三通、为了抗中怒飙粗口的激进台独面目。
赖清德的「和中暖男」形象,如果操作得当,其实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政治生意。蔡英文政府已经表示愿意开放陆客来台,现在又纳入陆生享有健保,只要赖清德在维护两岸民间关系上摆出善意姿态,既可以兑现赖清德当初提出的「反共不反中」基本主张,又可以向国际社会证明台湾有意愿维持两岸和平交流局面,若大陆不买帐或已读不回,便可轻易把责任丢回给对岸。
然而,赖办对着侯友宜两岸政见的一盆「反中冷水」,全然不顾蔡政府和赖清德近期关于两岸交流的和缓言行,硬生生把这场戏演砸,也令赖清德「和中暖男」的油漆,瞬间褪色。事实上,这次赖清德首次释出「陆生纳保」初期,独派反弹力道不小,但最后蔡政府还是决定拍板为陆生纳健保,是否有赖清德力排众议的坚持,不得而知。但反过来看,依绿营基本盘观点,赖清德此举不正是其发言人口中的「讨好中国、牺牲台湾」吗?
蔡政府执政近8年,台海兵凶战危,两岸民间关系更因为疫情3年的中断而元气大伤,交流热度至今未能恢复至疫情前。侯友宜做为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明确提出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以此为基础恢复两岸协商,确实是救两岸、救和平、救经济的良方。每当一遇到两岸恢复既有协商机制,民进党就不由分说反批「回到马英九时代」,但台湾目前多数民意,难道不恰恰在怀念两岸之间没有战机和危机、只有客机和商机的和平发展8年吗?
坚持反中意识 左支右绌
退一万步讲,即便赖清德当选总统,民进党坚持《台独党纲》、互不隶属的政治立场上注定会「硬的更硬」,反而应该在两岸民间交流议题上「软的更软」,至少在两岸经济、文化、基层交流层面开绿灯,画出缓冲区。蔡英文两岸路线的最大问题就是,2016年上台之初曾寄希望于北京接受「弱化版九二会谈认知」以创造新的两岸默契,无奈软硬拿捏不当,把两岸关系煮成一锅夹生饭,谁都咽不下去,以至于后来发生激烈冲突。
蔡政府不仅在两岸政治议题上进退失据,令台海中线等战略空间尽失,在两岸民间交流上也反复无常,一时松一时紧,最后一事无成,连石斑鱼、释迦都要靠民间和在野党地方首长解决。这本应是赖清德两岸路线应该汲取的教训。但从赖办回应侯友宜两岸主张的基调来看,除了坐实先前欢迎陆客陆生都是骗选票外,赖萧配若上台,恐会变本加厉打击两岸交流、以大陆民间为敌,一条路走到黑,届时十几亿大陆民众对赖清德咬牙切齿,离开战也就不远了。
美中关系回稳令全世界松一口气,关键在于双方在维持尖锐矛盾和激烈竞争的同时,都有意恢复民间交流合作,促进彼此基层善意。在这个背景下,2024无论谁当选,两岸关系都应「稳下来,好起来」,至少把民间交流恢复到疫情前。面对侯友宜务实可行、民意认同的两岸和平政见,赖清德的两岸骗术编不下去,也就有了一面装「和中暖男」,一面又泼「反中冷水」的左支右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