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印太战略变调 赖清德的考验

中国时报社论

2月11日美国启动「印太战略」两周年,这是拜登政府最引以为傲的外交设计,白宫发表声明宣示,美国推进印太地区走向「自由、开放、连结、繁荣、安全与韧劲」获致历史性进展,但刻意回避美中战略竞争核心议题,同时冷处理台海安全与台湾问题。这些微妙政治动作充分说明美国印太战略面临世局急遽变化的挑战,必须适度弹性调整,赖清德政府如何因应新局势将是520就任后的第一个压力测试。

印太战略 淡化台湾问题

拜登政府9日以国安会发言人华生名义发表印太战略两周年声明,静悄悄公布在白宫网站,内容洋洋洒洒,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太平洋岛国、东协(ASEAN)、四方安全对话(QUAD)、澳英美三方伙伴关系(AUKUS),到加强欧盟、北约与印太地区合作关系。由于刻意淡化美中关系与台湾问题,凸显当前世界局势发展并非如美国所预期,有必要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降低敌对。

拜登政府2022年2月揭橥「印太战略」,首要目标就是要围堵中国势力扩张,印太战略列出5大目标,10项预定1到2年内完成的行动方案,其中对强化台湾国防及维持台海安全着墨甚多。根据印太战略,美国与区域内、外伙伴合作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主要作为包括支持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确保台湾前途在符合台湾人民愿望及最大利益的环境下和平解决。行动方案则聚焦强化威慑能力,美国将防卫自身利益,吓阻对美国、盟邦与伙伴的侵略行为,其中包括台湾海峡。

但在印太战略公布不到2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去年10月又爆发自1967年以来最惨烈的以哈冲突,中东局势陷入混乱,两场出乎预料的战争冲击印太战略的构想与设计;同时中国在南海、台海的军事动态持续升高,两岸敌意与紧张情势螺旋上升,在在显示印太战略的局限性与潜在风险,难掩当前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捉襟见肘,无法同时面对三条战线的困境。

为降低美中竞争的压力与冲突风险,拜登政府目前积极推动美中全面恢复军事沟通对话、禁毒合作、人工智慧(AI)对话、强化双边危机处理机制,以及两国元首通话,台湾从美国庆祝印太战略的雷达萤幕中几乎消失。

军援台湾 象征超过实质

拜登政府只有在国务院的「美国对印太地区长远承诺」的声明中,以两段文字提及台湾,其中包括发动《21世纪台美贸易倡议》,以及在符合美国长期以来的一中政策之下,美国首度运用数项安全援助权限支持台湾维持自我防卫能力,包括外国军事融资(FMF)、总统拨款权(PDA)及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IMET)。

虽然美台已签署《21世纪台美贸易倡议》初步协定,美方主责谈判的副贸易代表毕昂奇已确定离职,加上美国总统大选等因素,台美贸易倡议后续谈判恐难以为继;至于美国提供8000万美元军事融资、拜登运用PDA提供3.45亿美元的军援都是一次性援助,主要在弥补对台军售延宕的缺失,象征意义远超过实质效果。

拜登对台湾安全的支持与保证无庸置疑,但美国本身国力及利益仍是其最优先考量,民进党政府却仍迷信美国会提供台湾毫无保留的支持。乌克兰战争与中东冲突必然对台湾军售产生排挤效应,美国国会「老虎小组」报告,现有19笔对台军售共计220亿美元,要迟至2027年或更晚才交付,我国防部却回应台美将持续协商合作,运用多重军事援助手段,弥补军售制度不足,充分反映出消极、粉饰太平心态。

媒体最近大幅报导美国参议员通过包括以色列、乌克兰与台湾为对象的军事援助法案,其中提供有关台湾的19亿美元是用来投资美国工业基础,补充美国提供台湾武器,并非直接提供台湾军援;此外,美国众议院议长强生已表态反对,这项法案前途未卜。

美中关系逐渐回到正轨,双方能更有效管控对台湾问题的歧见与风险,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归功于军事威慑与密集外交。美国可在印太战略两周年报告中展现弹性,民进党一切以美国马首是瞻,却拒绝与大陆沟通、对话,这是台湾安全的最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