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滥用名器 赖清德的偏执与傲慢

中国时报社论

总统府资政与国策顾问的新闻一向很冷门,这合计高达百人的国之「两公」到底有哪些人、他们都做些什么事,根本很少人注意,也不关心。最近却多亏了赖清德总统的聘任发布,硬是把过去无人闻问的「两公」新闻拱上热搜排行榜,争议至今不停。这里头究竟有哪些「奇葩」人士,竟会引来这么多的非议,从中亦可得窥赖总统用人的心态与治国的格局。

把国家变赖家 私相授受

赖清德总统任内首聘的资政27人、国策顾问73人,许多是延续蔡政府时期的人士,包括民进党大老、卸任政务官、长期亲绿的产学界与地方人士,当然也包含了民进党派系平衡的政治考量。乍看之下,这份名单似乎四平八稳,但仔细比对后,却发现其中问题还真不小。

总统府资政与国策顾问现已均改为无给职,属于一种身分地位高、受人尊崇的荣衔,且是名列总统请益咨询的对象,遴聘过程与人选不可不慎。过去几十年来,历届总统在遴聘的人选上都极为慎重,少有争议;早期多为曾历练过院长、部长级的高层政务官才能获聘,后来逐渐加入学有专精、资历丰富、夙负声望的社会贤达,既可彰显领导人的正面形象,也能让执政者察纳雅言、补强治国之道。

正所谓风行草偃,上行下效,资政与国策顾问虽无实权,他们的建言对总统也无任何拘束力,但毕竟是国家授予的荣衔,国家元首或可拿来酬庸,大部分不明就里的民众也还是会尊重这「两公」的名器,但如果总统的人情手段耍过了头,或是超出一般人的价值底线,反而得不偿失。

到目前为止,媒体已发现的6位争议人选,包括去年被爆因MeToo事件请辞资政的小英之友会全国总会长颜志发回聘资政,以及曾涉非法卖药、夸大疗效遭缓起诉及开车被判处「过失重伤罪」缓刑的台南「府城之光」电台负责人康银寿,获聘为国策顾问。两位民进党前立委包括曾因贿选入狱的「贿选犯」陈朝龙、「疑似非国民」曾放弃中华民国国籍的庄和子被聘为国策顾问。以及赖总统的亲舅舅、高龄98岁的基隆庆安宫主委童永,赖清德昔日恩师医界大老韩良诚,这两人均聘为资政。

虽然资政与国策顾问的选聘难免会有酬庸的性质,但国家重要名器总要有个分际,过去是酬庸国家重臣、老臣,现在竟变成酬庸亲朋故旧、僚属班底,毕竟即使有份量的私人公司聘任董监事也不敢过度私相授受,何况是国家名器,难怪会遭致「国家变赖家」的讥讽。

不甩民意观感 见微知着

真正争议最大的是去年被控性骚扰而火速请辞资政的颜志发再度回聘,当时他并未清楚说明被控原委,总统府也未有进一步厘清,由于当时MeToo事件此起彼落,资政也非实权职务,当时他已请辞,此事也不再受到注意。没想到赖清德此次竟然又让他「复出」,仿佛怕外界忘了曾有资政涉及性骚的往事丑闻;总统府后来对颜性骚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查、又查出了什么,都没有交代。如果此事莫须有,必须还他清白,如果有,怎么可以再聘他为资政?他又有什么脸续任?

从疑似性骚者为何能获聘资政,到贿选犯、放弃国籍者竟也能被聘为国策顾问,成为社会表率,面对外界的追问质疑,总统府竟然答非所问,不是官腔官调,就是不对疑点正面回应,最后干脆来个相应不理,摆明了你奈我何。这或许是因为现在非选举期间比较无惧民意观感,也和赖执拗自负的个性有关。试想他以双少数总统就任以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国会改革浪潮,以及企盼揭弊打贪的民意呼声,他都不愿务实地与在野党好好沟通而是采取体制内外硬杠到底的反击,现在对这小小的「两公」质疑,又岂会放在眼里?若说这不是权力的傲慢,什么才是!

赖清德肃贪抓办郑文灿,但他是否只有在对付政敌时才不手软,对自己人都是那么包容?党内外都睁大眼睛审视;他喜欢用听话、挺他、贯彻他意志的人,从核能政策到两岸路线,忽软忽硬、飘忽不定,全凭他一个人说了算。总统府资政与国策顾问的风波,虽是政府人事中小菜一碟,却能见微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