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要有两岸关系的危机意识

中国时报社论

大陆海警船以违反「伏季休渔」规定、越界进入大陆水域捕鱼为由,押走澎湖渔船,台湾社会虽水波不兴,股照涨、舞照跳,政坛高层与媒体却充斥不安气息,连美国国务院都担心情势升温,呼吁两岸克制。在中美关系与大陆内部发展大格局下,台海或许还不会爆发战争,但也不能对随时可能引爆的风险视而不见。

从有话好说到公事公办

长期以来大陆并未在两岸邻接水域严格执法,突然传出押走澎湖渔船事件,确实有其政治意涵。尤其放在赖清德胜选后,大陆随即取消M503航线飞行偏置,压缩我空防纵深及预警时间。520赖清德就职后更发动「联合利剑-2024A」军演,并中止134项ECFA早收清单关税减让,代表大陆对台湾由「有话好说」的一家人关系,转轨「公事公办」的法理关系。

中共并未改变和统方针,仍希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实现两岸统一,习近平和拜登两位领导人都盼望在竞争中管控冲突,但若认为大陆对台湾以切香肠方式实现法理台独无能为力,就是对情势的误判。赖政府或许认为《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关系条例》与陆委会仍在,现状并未改变,但赖清德从政轨迹与蔡英文不同,他台独倾向鲜明,现行体制对他而言,可能只是一层随时可以脱除的薄纱,大陆对他不信赖。

赖清德执政一个多月来,对美国言听计从,却对反对党与大陆采取全面对抗策略,污蔑反对党国会改革目的在配合大陆对台统战,一再宣示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在大陆眼中这是「倚美谋独」。北京若认定两岸已无转圜空间,宣布惩治台独22条意见、扣押违规渔船与渔民,宣示对台行使治权,将只是第一步。

大陆对台政策工具箱中,还有「灰色地带冲突策略」,这是一种不引发战争,却能瓦解对方抵抗意识的策略,也就是中国传统兵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大陆从2016年开始以军机压缩台湾空域,最初只是进入我方防空识别区,2020年后开始否定海峡中线的存在,2022年美国当时众院议长裴洛西来访,大陆军机、军舰不但一举没收海峡中线,更长驱直入到台湾东侧活动,形成围岛态势。

赖清德就职后,大陆军机舰开始形成270度围台模式,绕行台湾东南侧与东北侧,并不断靠近海岸线,似有测试台湾防守领空、领海的能力,以及对大陆军机(包括无人机)与军舰是否有开火的决心。

建立沟通管道释出善意

国防部发布,7月1日侦获共机30架次、共舰8艘次,其中19架次共机飞越海峡中线,最接近鹅銮鼻仅38浬。2日侦获22架次共机、6艘次共舰,其中20架次飞越中线,距基隆最近93浬、台中51浬。3日侦获共机30架次、共舰8艘次,其中19架次逾海峡中线,距鹅銮鼻最近37浬,大陆军机步步逼近,赖政府却显得束手无策。

大陆这一波波攻势意图究竟为何,是与赖政府决裂,放弃幻想、准备打仗?或是亮剑美国与赖政府,测试美台关系的底线?抑或是提醒台湾社会台独的危险,让人民对赖政府离心离德?现在恐怕还不好认定。

菲律宾、台湾、日本在拜登政府运作下,形成东亚抗中第一线,不但两岸关系濒临失控,中日关系亦危机四伏,菲律宾更因仁爱礁运补问题,与中国大陆起冲突,造成水兵受伤事件,但仍低调与大陆举行副部级磋商,取得缓和双方关系的共识。中日两国亦有意管控分歧,创造合作空间。日前苏州日本人学校发生无差别杀人事件,校车女导护为保护日籍母子安全而遇难,日本与大陆官方都伺机释出善意,有利于双方民间关系的改善。

蒙起眼睛依赖美国和大陆对抗,非常不智。两岸有共同的文化、血缘与历史连结,实在不需要搞到兵戎相见。美国无论民主党或共和党执政,都会往「去全球化」与「美国第一」的方向移动,中国区域霸权可能取代美国霸权。

中升美降仍需要一段时间,赖清德政府仍有时间改变思维、调整政策。当前首要之务,可以撷取菲律宾与日本的深谋远虑,想办法和大陆建立沟通管道,释出善意,累积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