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庶民时代的两岸关系
旺报社评
美国政府准备下架TikTok,导致大量美国网友(自称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不仅成为大陆网路热议话题,也登上国际媒体版面,更刺激陆港相关概念股价大升。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美中网友在小红书互动热络、气氛友善,与两国高层政治上的剑拔弩张完全不同。
美中台气氛 官民不同调
这个现象同样反映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政府在过去一年来,多次提醒民众赴大陆须注意风险,北京推出「惩独22条」后,将赴陆港澳旅行的警示灯号提升至橙色,绿营媒体、网路一面倒制造大陆「危邦不入」的恐惧感,并极力宣传小红书、抖音等社群媒体,是对台「文化统战」工具,民众应有警觉。
但民众有不同的感受,根据大陆统计,2024年有402.3万人次台湾民众前往大陆,较2023年成长54.3%,虽然较疫情前2019年的1200多万人次仍然有一段差距,但至少说明,数百万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恐中论述不以为然。小红书、抖音在台湾下载人次超过千万,再再证明民进党政府禁令无效,民众自有判断。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民进党菁英基于意识形态的抗中政治论述,庶民阶层基本无感。在庶民眼中,哪里的生活更多彩多姿、更时尚,哪里的人民待人更友善,哪里能过更好的日子,自然就会对那里产生好感,这是最朴素的向往。正如涌入小红书的美国「TikTok难民」,当他们发现小红书上中国大陆时尚、潮流、富庶的一面,并受到大陆网友热情欢迎时,自然不会对大陆反感,更进一步会对美国主流媒体涉及大陆的报导、评论产生怀疑。
以此类推,民进党愈是宣传大陆恐怖、统战可怕,庶民愈会把这些当成笑话。事实上,去年大选结果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蔡英文8年,民进党起初对大陆还保持相当克制,但从非洲猪瘟、香港反送中、新冠疫情开始,民进党对大陆以及两岸交流的负面操作逐步升级,结果2024大选民进党支持度跌到只剩4成基本盘。显见台海和平与两岸交流才是台湾主流民意。赖清德上任后,虽在就职演说中释出欢迎陆客、陆生的善意,但党内「反交流派」与部分民代仍不断抹红、抹黑两岸交流,企图阻扰。
民间大交流 解政治僵局
庶民崛起,两岸关系由少数政治菁英垄断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当两岸交流的门开得愈大、双向交流得愈充分、民间交流的禁忌愈少,大陆只要保持定力、自信和持续发展的态势,两岸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由双方政治菁英自上而下制造的心结和矛盾,可以透过时间逐步化解,最终走向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
从短期、现实层面来看,与其把注意力放在政治层面的反独或促统,不如把台湾民众登陆规模恢复到疫情前的千万量级,作为大陆对台政策目标,或许更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和平统一的长远目标。按照这条逻辑,进一步思考,若仅依靠官方主导、主办的「交流团」或涉台论坛会议,达成上述短期目标恐怕并不容易。归根究柢,大陆还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台湾民众自己愿意到大陆走走看看。
这其中就涉及如何精准诠释「惩独22条」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看,民进党基本盘只在4成左右,但曾投票支持民进党的选民至少在6成以上。既然「惩独22条」只针对极少数人,不涉及广大台湾同胞,那么,何不采负面表列,明订「惩独22条」的「禁止行为清单」,让台湾民众知所遵循。那么无论政治立场如何、支持过哪个政党,只要愿意到大陆、到大陆愿遵守当地法律,都能安全、自由往来,就会有更多人乐意到大陆。另一方面,台湾民众亦应体认,两岸法律规范差距不小,既然进入大陆就要遵守大陆法律,不能只凭自己的想像行事,政府亦应提供相关法律知识。
回归庶民视角,让两岸人民自发性的大交流、大融合,官方仅扮演维护交流秩序、保障人民权益和自由的责任,既有政治矛盾就会循序渐进地化于无形,当两岸民间充分互信、水乳交融,还会有政治僵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