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保持两岸民间关系的热度

社评

港澳驻台机构暂停运营后,我驻港办事处人员全数撤回,陆委会宣布8项因应措施总统府亦就台港关系表态,明确提及无法接受港方签署「一中承诺书」的要求。原本在两岸关系中最灵活、最特殊的台港、台澳关系如今面临断线危机,无疑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倒退。

两岸之间仍存在默契与共识

台港关系的生变其实早就有迹可循。蔡政府上任后新任驻港代表卢长水自2018年起就迟迟无法抵港到任,原因就卡在「一中承诺书」问题上,再加上2019年反送中事件中,北京强烈质疑蔡政府与民进党幕后提供支持协助,在每况愈下的两岸政治对抗下,台港关系的断裂似乎是预期中的结果。

但最令人意外的是,台澳关系同步遭到冲击。长期以来台澳民间交往条件相当宽松,澳门向来都是蓝绿各色力量交往汇集的重镇,扁政府时期更有「澳门模式」的互动秘辛,而且澳门《国安法》早早生效实施,北京在澳门展开对台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相较于港台断线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澳台断线的实质冲击可能更明显。缺少了港台、澳台关系的「润滑剂」,两岸的齿轮摩擦势必有更多火花和灼热。

在北京「一国两制」的架构下,港澳的涉台事务向来都是由「中央政府全权处理特区政府及下属机构只不过是白手套的角色,故不难推测,港澳驻台机构在1个月内先后停机,是北京对台决策层拍板定案的。同样地,蔡政府撤回台湾驻港人员,亦是两岸在这一轮政治层面交手的回应,而非简单从港台关系的角度做出判断。由此观之,从2016年陆委会─国台办、海基会海协会中断联络,到此次台港、台澳派驻机构的关门,标志着两岸政治对抗的格局已定。

两岸政治对抗的记忆其实并不遥远,两蒋时代「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竟然再度成为两岸官方的基本立场,相较于两蒋时期双方透过故交旧识经由第三地传话牵线,现在的民进党政府和北京之间,似已完全关闭交往的大门。最令人担忧的是,冷战时期两岸虽有「汉贼不两立」的对抗关系,但仍有同属于一个中国的默契与共识,如今民进党主张「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民共之间已没有默契与共识可言。

不过,这不代表两岸之间没有默契与共识,两岸透过40年的开放和交流,民间关系极为紧密,这是政治对抗打不断、割不掉的,这个局面已经与冷战时期两岸民间冰封、彼此隔绝陌生的状况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维护两岸的民间交往应该成为两岸执政者的默契,从以上角度审视台湾与港澳关系在面临这一波冲击后的前景,才是必要而具有建设性的。

防止政治对抗冲击民间关系

陆委会在台港关系8项因应措施中提到,即便香港办事处业务有所调整,基于维护台港民众权益,必要运作仍会存在。迄今为止,台湾在港各机构的香港本地雇员坚守岗位,继续提供服务。这个态度固然务实,但不能低估现实的严峻。要知道,台港关系生变的原因,不全然是两岸关系的改变,更主要是香港政治地位改变,可以预期陆方港府将严厉执行《香港国安法》,以台港关系的紧密,对台湾必将产生重大冲击,台湾需有所领悟与调整。

对于北京而言,长期对台政策都是在政治上坚持一中原则不妥协,但在经济、社会领域向台湾民间、企业打开大门。在可预见的未来,民进党可能持续执政,美中继续在台海激烈博弈竞争,大陆应更认真维护两岸民间交流、经济合作、社会融合的基本格局,防止政治对抗冲击到两岸民间关系的基础。虽然疫情令两岸航线与交流活动停顿,但目前有近百万台湾人在大陆定居,台湾亦有陆配、陆生和大陆商务驻点人员,两岸之间商务和贸易联系更是千丝万缕,如何在政治对抗下保持民间交流的热度,考验着「坚持和平统一政策」的北京决策者之智慧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