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以中华共识为两岸关系降压

旺报社评

即将接任海基会董事长的吴丰山以「同胞」定位两岸民间关系,秘书长罗文嘉抛出「二六共识」,意寓两岸可以在「从军事关系走向文化关系」的共识下重启对话。若将两人的倡议与赖清德的「祖国论」堆叠,隐隐勾勒出一个新思路:如何绕开纠结难解的政治框架,从认同中华文化形塑「两岸同胞」的默契,重建双方求同存异的信任。

两岸同胞说 盼重启对话

国台办回应赖清德国庆演说,重申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将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中国统一。这里的关键字,无非是「九二共识」,这也是民、共缺乏对话基础的核心问题。

对国民党来说,九二共识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北京则认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民进党伺机将九二共识简化为一中原则、一国两制等负面标签。2008年马英九首任总统就职演说指出,「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第二任就职演说强调「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而我们所说的一中,当然就是中华民国」。

由此可知,九二共识其实是一种「战略模糊」的智慧。北京对九二共识有自己的内涵,但并非不能妥协。试想,北京若无法接受马英九的说法,两岸哪有可能8年间完成历史性的破冰,缔造千万陆客来台、71城市直航、签署23项协议的交流成绩,又岂能有马习两度的会面?

换言之,九二共识的精髓在于容忍,容许彼此各有主张,互不承认也互不否认;纵有否认,仍相信对方能理解、谅解、包容我方的坚持。简言之,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信任」,若无互信即形同具文。

民共之间既无互信,亦无容忍,当然难有共识。但从赖清德国庆演说到罗文嘉提出「二六共识」,或是希望与对岸缔造互信的信号。赖清德于国庆演说表态捍卫中华民国,与传统独派扬弃中华民国的立场截然不同;「祖国论」意味承认中华民国与中国的连结,愿意接受「中华」代表有意降低与大陆对抗的姿态。

文化一家人 互信第一步

罗文嘉在参访马祖和平文化艺术景点「26据点」时表示,该据点过去是碉堡,现在变成象征和平的艺术,「两岸可在马祖进行协商,欢迎海协会到南竿26据点谈二六共识」。事后他进一步解释,26据点是军事炮阵地所转型的文化景点,「从军事用途到和平艺术是一个进步的转型,这是我们的进步,也是两岸的未来的方向。」

根据《美丽岛电子报》今年4月发布的国政民调显示,台湾民众被问到「您认为自己属不属于以下这几个称呼」,有84.6%认同自己是中华民国一分子,有70.6%认同自己是华人,67.5%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三项数据,显示台湾多数人对于中华民国乃至于中华民族的血缘文化,存有高度认同感。

「中华」是两岸最大的同心圆,无论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乃至于中华民国,核心在「中华」。赖政府若能以此为出发深化对中华民国的认同,肯认中华民国与中国的连结,即使一时还说不出政治的一个中国,在文化的一个中国关系基础上,两岸就存在「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的空间。

习近平于「联合利剑-2024B」军演两天后赴福建考察,只字未提这场军事行动,亦未视察慰勉解放军,而是要求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好两岸融合示范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台湾民众的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凸显以中华文化促成两岸融合的概念。

从习近平不谈军演谈文化,我方抛出希望化干戈为玉帛的「二六共识」、「同胞说」,让两岸壁垒分明的针锋相对,在中华文化上找到共通的频率。剑拔弩张的两岸关系能否找到卸压的出口,目前仍难乐观,但以回归中华文化做为建立民共互信的第一步,确实值得两岸当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