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以和平繁荣的金门激活两岸关系
旺报社评
国旗歌旋律在巴黎奥运会场响起,唤起人们对「中华队」的记忆,可是我们多久没听到「中华」或「台澎金马」一词了?赖清德总统用「台湾」自我称呼时,能感受到「金马地区」居民的尴尬吗?前金门县长杨镇浯3年前曾说,金门最大的危机不是对岸军事威胁,而是台湾民意与金马民心渐行渐远,如今赖政府正加速实现金马地区的担忧。
非军事化 金门民心所盼
金门县议会「跨党派问政联盟」与「无党籍联盟」日前邀请金门地区各级民代召开记者会,展开呼吁中央支持兴建「金厦大桥」、设立「金门非军事区」的连署活动,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表态反对。梁认为金厦大桥是「习五条」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优先推动事项,具有政治跟战略意图,而非单纯的「通桥」。他也反对将金门设为「非军事区」的诉求,认为金门海域紧张是大陆海警与相关船舰活动所造成,「只要陆方停止这些行为,金门自然就是一个非军事区」,他承认金门非军事化立意良好,但应该向陆方去说。
民进党政府否定金门普遍民意,将两岸紧张归咎大陆,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但一味反中抗中,罔顾金门当地民意与民生需求,受害的绝不只是金门地区的发展、两岸间互信与交流,更严重的是国家定位与政权合法性的尴尬。
自「小三通」启动以来,金厦经济生活圈俨然成形,许多金门人前往厦门发展、求学、定居、置产,来往密切频繁。6年前完成「通水」,从厦门引水解决金门用水问题,金门对厦门的依赖早已形成,国军驻扎金门守军早已大幅减少至3000人左右,以国安之名反对兴建跨海大桥已无意义。姑且不论解放军有无占领金门的意愿,就算真有此意,其手段与工具之多元,并不差一座桥。
梁文杰说建桥是对岸「习五条」推动的优先项目,有政治目的,所以必须反对。若依此逻辑,凡是对岸有政治目的的政策主张,无论是否有利于我民生经济者都要反对,那何不废了ECFA?ECFA难道没有「惠台」的政治目的?这不是大小眼,只看到本岛利益却置金门发展于不顾吗?
金厦大桥不只对往来金厦方便,对于金门往返台湾本岛亦有大大的帮助。金厦大桥可以提高金厦、台金之间的运量与安全,可以避免天气、海象的干扰,让民众可以借道厦门便捷可靠地来往金门与台湾,对于金门的发展意义重大。
金厦大桥 有利金门发展
解严后,金门军事价值降低,近年来大陆军事实力快速进步,加上海峡中线已被抹去;以及0214金门事件后,金门禁、限制水域遭到没收,长期做为战略前沿、扩大我方战略纵深的金门,战略地位早已大不如前。从两岸关系的发展看,无论早期两岸保留「脐带」的默契,或是现在做为融合示范区的表率,北京都不会对金门有军事进犯的意图,因为军事收获不高,政治伤害极大。
不希望金门和平的是民进党,民进党政府提高军事预算、延长役期、规画全民动员甚至拍摄战争想像片,无非在营造全民同仇敌忾的抗中情绪,怎能容许金马偏安自保?金马若成为「非军事区」,本岛民众岂不都移居过去了?
事实上,最早倡议金马非军事区的是民进党人,早在1994年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就提出「金马撤军论」。他认为唯有金马非军事化,让过去的反攻跳板蜕变成两岸往来的桥梁,并以世界级的观光资产打造亮丽的新金门,金门才有发展,两岸才能和平。
台湾没有人比金门人更能体会和平的可贵,施明德早早看出金门的繁荣与和平,是两岸的一枚活棋,民进党历经3位总统执政,金门人仍然看不到希望。绝望的金门人只会与台湾愈走愈远,这不只是金门的危机,更是台湾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