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中美可以合作 两岸为何不能

社评

美国总统拜登主持的气候峰会上,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方表达正面态度。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美中关系的背景下,美方气候变化特使凯瑞访问上海并与中方达成《联合声明》、习近平应邀赴会并向美方发出善意讯号。这些迹象都说明,美中关系的多元性,或许远超出人们过往经验认知,与历史任何一种两强关系模式都有所不同。作为美中关系下的「依变项」,已僵持5年多的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应当从中有所启发。

站在全体中华民族高度

过去10余年,美中战略界与舆论早就围绕双方关系的理想形态持续讨论和评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2共管全球」和「美中新冷战」两种。前者鼓吹者主要在大陆,希望美中在全球事务上共同合作和平有序、稳定地实现权力中心转移,美国少数民主党人亦有此期待,但现今荡然无存。后者实际上已经在美国前总统川普任内实践,拜登上任后对中政策的许多做法,也被外界视为「新冷战」已不可逆转。

现实呢?北京虽然日益以传统意识形态对外发动「战狼外交」,衍生出许多问题,但中南海无意和美国搞「新冷战」。同样,美方对北京军事经济价值观扩张的警戒心愈来愈高,但正如布林肯所说,「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该对抗就对抗」。在白宫看来,美中就全球事务、地区议题的沟通与合作仍然有必要。因此,目前的美中关系状态,应可以在「G2」和「新冷战」的光谱两端中,找到一个定位,暂且称之为「新型竞合关系」。

从阿拉斯加的唇枪舌剑,到上海气候会谈的握手言和,美中都站在理性务实、和平优先的高度,向世人展示出,双方虽有许多矛盾,但只要面临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双方可以搁置政治分歧,而且有充分的诚意坐下来谈,就能谈出成果、造福全球。如果两岸的执政党和政策团队,能够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智慧,站在全体中华民族的高度,思考两岸如何恢复良性互动、造福于民,相信两岸关系僵持5年的政局即可扭转。

小事大以智,大事小以仁」,这句话在谈及两岸关系时,已经被人引用了无数遍。台湾1990年代GDP占全大陆1/3,如今已被福建省一个省超过。单纯从经济实力来看,台湾在两岸格局中,只会是「小」的一方,未来将会愈来愈「小」。不仅如此,从军事地位来看,解放军远航能力、反干预能力、陆海空协同作战能力,近20年间突飞猛进是不争事实。若以目前大陆的军力投入,共军打破海峡中线、突破第一岛链只是第一步,未来封锁台湾海峡两端甚至台湾东部外海水域,只不过是「另一只靴子如何落地」的问题。

不过,当大陆愈来愈「大」,台湾愈来愈「小」,大的一方就要承当更多的责任,展现「大的样子」、拿出更多善意。不必质疑,过去40年大陆对台「硬的一手」是成功、有效的,台湾从两蒋初期有能力夜袭大陆沿海,如今连因应扰台共机都疲于奔命,更何况台湾老百姓没人想打仗。大陆的军力摆在那里,台独会有什么可能呢?再以经济为例,台积电再厉害、再被美方特邀座上宾,还不是要到南京设厂扩充产能?这些都说明了,大陆「硬的一手」如同如来佛的神掌,台独根本翻不了天,那北京还怕什么?

大陆要善意与台湾打交道

至于大陆对台「软的一手」,必须要客观的说,真的是「每十年退一步」乃至「一年不如一年」。当年大陆虽然经济实力远逊于台湾,但可以靠爱国情怀拉拢海外台湾留学生,可以靠民族情感与国民党高层联系、可以靠左翼理念吸引党外人士向往,可是如今呢?最近几年间,北京与台湾各界打交道的能力、说服力、号召力正在快速退化,陆方当然可以辩解说是台湾被美国拉拢,也可以痛批判台湾格局狭小,却改变不了事实。最近5年大陆拒绝重启两岸官方交往,其实是自废武功,对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不利。

「硬实力」震慑下,台湾绝无可能独立,只要自信、善意地与台湾打交道,从非政治性的议题开始做起,反倒会让台湾民意对北京投以正面观感。美中有如此大的分歧,但「该合作就合作」,两岸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