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度过小阳春 两岸关系下一步?

社评

大陆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在泰国的会晤,是去年11月旧金山拜习会后「小阳春」的延续。正因为这段「小阳春」,原本可能「地动山摇」的2024大选,赖清德当选后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然而,美中关系阴晴不定、大陆促统压力只会更绵密,两岸关系下一步该如何走,取决于两岸执政者的智慧。

台湾问题 美中相互保证

王毅与苏利文的会晤,外界多聚焦在红海危机与台湾选举的意见交换,但有一个重点被忽略,就是双方对旧金山拜习会后,美中之间各个管道的沟通做了梳理与总结,并就下一阶段沟通做出安排。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美中外事、商务、财金、气候、农业、执法等高层沟通全面恢复,最敏感、中断时间最长的军事领域,也在华府进行首次磋商。从泰国会晤双方新闻稿来看,美中高层对这一轮各领域密集沟通的成效相当满意。

上述美中高层密集沟通,均跨越1月13日的台湾大选。也就是说,两国记取2022年裴洛西访台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沟通全面中断一事的教训,而愿积极沟通、累积互信,才能化解这场选举对美中关系可能的风险。美方学者认为,「相互保证」起到重要作用:北京保证和平统一,只要台湾不触及《反分裂法》,就不寻求武力解决;美方保证不支持台独,乐见两岸对话,对两岸问题和平解决的最终结果不持立场。

在「相互保证」下,尽管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仍有极大的分歧,但还是建立了一定的互信基础。正因如此,双方才能摆脱赖清德当选的冲击,让既定高层会谈能按表操课。美中关系可控,大陆对赖清德当选的反应就能够节制,虽然在外交上拿下邦交国诺鲁,东部战区在台湾周边举行「海空联合战备警巡」,M503航路不再偏西飞行并启用W122、W123航路,但仍属于施压性质,事关重大的ECFA早收清单与贸易壁垒问题,至今仍留中不发,更没有发动大规模军事活动的迹象。

大陆的克制并不代表让赖清德「过关」,而是源于对当前局势的3个判断:第一,美中关系的稳定更重要,只要稳住华府,台湾就不会「乱来」,同时可创造有利经济复苏的环境;第二,赖清德仅以4成得票率「惨胜」,6成民意不支持民进党、不认同蔡英文路线,证明台独并非主流民意,也从侧面说明大陆对台政策有效;第三,选后朝小野大,无论是两岸民间交流,还是各层次对话或合作,并不悲观,有重现生机的可能。

大陆自信 保持战略定力

上述3个判断,可以透过选前一个案例显示出来:首先,旧金山峰会上,习近平向拜登否认2027或2035攻台时间表,民进党「反中牌」失效,芒果干激情不再,选民更关心民生议题;其次,投票前2个星期,在蓝营努力下,大陆官方恢复部分屏东石斑、台东释迦进口,惠及基层民生;投票结果显示,赖萧配在「绿到出汁」的屏东得票率不到5成、得票数低于2008年,非绿候选人在台东得票率高达72%。如果大陆读懂上述3个环环相扣的事件,就应该对两岸关系的前途,充满战略自信和定力,而非拘泥于「赖清德当选」或「民进党执政」这5个字。

如果大陆能够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一手稳定中美关系,另一手扩大两岸交流,将「台东模式」、「屏东模式」复制到每一个县市,无分蓝绿,让两岸民间交流至少重新回到蔡英文首个任期的状态。两岸民间交流升温,国际社会认知下的台海「战争风险」就会降温,国际因素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亦随之降低,即便之后美中关系生变,也足以积累抵御变局的能量;另方面,两岸交流本就符合6成民意,若扩大民间交流,愈来愈多台湾民众会对「融合」更加乐见,民进党「反中牌」会更难打。

大陆常讲对台政策不会受到某一次选举影响,但每一次选举都是大陆对台政策总结、改进和调整的好时机。原本预期民进党2024胜选的政治乱流,两岸关系已经安然度过,下一步如何因应520赖清德政府上任,大陆做得愈稳,台湾民心也就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