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岸田时代的台日与中日关系

旺报社评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12日在东京增上寺举行丧礼,归葬山口县的家族墓园,画下安倍时代句点。同时,首相岸田文雄的自民党在参议院选战获得绝对多数选票,将扛起领政日本责任,岸田时代登上日本历史舞台。

日本基本国策不会变

安倍意外辞世震撼日本社会,两岸、美国、俄罗斯、韩国及欧洲国家等同表哀悼,并肯定安倍对国际政治的贡献。安倍卸任首相后,一改在位时致力改善对中关系,在印太安全问题上,藉中美对抗与俄乌战争之势,直指中国的威胁,并不避讳的支持台湾,指「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亦是「美日同盟有事」,一个安倍,两岸民众好恶不ㄧ。但在美、中对抗下,大陆对中日关系仍有期待,习近平对相对鸽派的岸田文雄展现外交耐心。

安倍身故后,大陆驻日大使馆旋即以「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做出贡献」,不愠不火评价安倍,隔天,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相继向日相岸田文雄发出唁电。此外,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教授亦向安倍晋三夫人安倍昭惠女士致唁电表示哀悼与慰问。

原本传出北京可能派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安倍丧礼,但赖清德副总统代表蔡英文总统赴日吊唁,大陆最后仅由负责日本、亚太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赴日本驻北京使馆,代表官方对安倍去世表示哀悼。大陆国台办将赖清德赴日定调为「假吊唁之名行谋独之实」,呼吁日本政府恪守「一中原则」。

其实,赖清德并非台日断交后现任副总统访日首例,1985年李登辉曾以副总统身分,于访问中南美洲回程时过境东京过夜。1994年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出席广岛亚运,亦为政府高层访日的另一事例。台、日媒体以「数十年来」或「断交后访日最高级别的台湾官员」形容赖清德赴日吊唁安倍,俨然台日关系大突破,与事实不符。

北京评估「后安倍」的日本外交仍将是「亲美遏中」,因安全上增强防卫能力并实现战略转型是自民党不分派系的共识,甚至在日本政界俨然成为主流意见,今后日本外交与安保政策的基本方向不会因为安倍的死而转变。

日中台关系并行不悖

不过,岸田在外交上将凸显「岸田色彩」,对中外交将是可着墨之处。岸田文雄6月21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的讨论会,针对日中关系指出,维持稳定且建设性的关系十分重要,首脑会谈的具体日程尚未决定,但对话很重要,将具体考虑。今年9月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习近平访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岸田有意愿先行访中,两国之间或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机会,岸田多次强调,中国须切实负起作为大国的责任,日本须言所当言,大陆亦应有大国气度与担当。

近年,中、俄联手在东亚海域行动,日本的周边安全情势丕变,构成岸田内阁在外交与安保上的压力。岸田深化美日同盟及扩大和澳洲、纽西兰与北约(NATO)的合作外,「岸田外交」势将寻求对中关系改善,并重启对俄外交,不仅为安全计,更为严峻的经济挑战。岸田须确保中、日贸易热度及稳定俄罗斯天然气管线对日本供应,避免陷入停滞性通膨,危及「自公连立政权」的稳定。

赖清德以私人身分赴日吊唁安倍之丧,无论就台日实质关系或赖清德本人与安倍家族的私人关系,都无可厚非,各方应避免政治化的解读与操作。其实,台日关系与中日关系可以并行不悖,大陆与美、日间稳定、可持续的关系有助于印太安全,亦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助力,更可创造台日关系的空间。

马政府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下,两会及官方共举行过15次会谈,签署23项协议及两项共识,台日关系并未见疏远,台日共签订28项协议,双方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却可定位为「特别的伙伴关系」,这段台日及两岸关系并行不悖的历史经验可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