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日本新首相与中日关系(下)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考虑在《预算编制大纲》中首次提及台湾,以「中国在台湾附近的军事活动急剧活跃」以及钓鱼岛等领土问题做为增加防卫预算的理由。图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美联社)

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不久前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杨玲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鹏在与会。座谈会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键主持,与会者围绕自民党选出新总裁岸田文雄,其担任日本第100任首相后可能给日本带来的变化,以及可能给中日关系带来的变化,各自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以《自民党总裁选举与中日关系》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本文为下篇:

王鹏:克什米尔或可成中国在印太的着力点

感谢主持人邀请!我主要做中美关系研究,长期关注印太战略,而日本显然是美国对华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我打算从印太体系对华总体战略压力的角度来分享一点浅见。我的核心观点有二:一是中国当前正面临一种类似晚清「海防塞防之争」的地缘战略困境,即同时面临来自东南沿海和西南内陆两个地缘战略方向的高强度安全威胁。二是破解这一困局的锁钥可能就是在克什米尔。

先说「海防塞防困境」。

受当前中美关系、周边关系和台湾岛内政局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正同时面临来自东南和西南两个战略方向的安全威胁,一种类似近代「海防塞防之争」的地缘战略困境正在凸显。

一方面,中国在东海、台海、南海「海防」方向面临军事压力急剧增大。台独势力坐大、拜登政府联合地区盟友协防台湾,已使中国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而东海钓鱼岛争端、南海主权争端亦在美国协调下与台海局势紧密联动,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另一方面,在中国西南内陆「塞防」方向,印度藉势美国印太战略,加大边境挑衅力度、频度,并在四方机制协调下,与美日澳等国实现东、西、南三个战略方向上的海陆空天网协调联动,对中国构成更为迫近的安全威胁。因此,如何把握轻重缓急、统筹应对两个不同战略方向之威胁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对此,中国目前实际采取的战略是东南为主、西南为辅,因此对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对手印度尽量采取安抚策略,希望通过转圜双边关系而在意图层面降低印度深度卷入美国印太战略、从侧翼打击中国的可能。然而,此前中国接纳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以及在2019年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保持克制与相对中立立场等,都不仅未能换取印方正面回应,反而在此后加大挑衅力度,强化对美策应,而中国则凭白遭受战略信誉和中巴关系的损失。

纵观印度立国以来矢志不渝、见缝插针、强行推进的大国沙文主义图谋、旨在独霸南亚的地区扩张主义战略及其对西藏地区的领土野心,尤其是鉴于印度1962年在中国内外交困之际悍然发动边境战争、2017年挑起洞朗对峙、2020年趁新冠疫情再起拉达克挑衅并积极回应美国打压中资企业、推动产业链转移等一系列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机会主义策略偏好,指望印度在中国东南「有事」时保持中立、不在西线海陆「生事」,已几无可能。一旦台独势力宣布「建国」迫使大陆以武力收复,或在东海、南海爆发中高烈度军事冲突,则印军必从西南进犯,并配合美军在印度洋切断中国海上能源-外贸生命线,从而陷中国于腹背受敌、两线作战之险地。对此,中国须有清醒客观之认识,切不可因自身善意而陷入愿望思维的陷阱。

再谈中国的破局之道。

克什米尔是印巴矛盾的死结,无解。当有外力强烈支持或策动时,印巴或将在克什米尔再度爆发中高烈度军事冲突。该情况对中国利大于弊:

第一,有利于将印度战略焦点从中印边界、南海向克什米尔、印巴边界转移,从而减轻中国的直接军事压力。若东南沿海发生战事,中国无盟友,只能孤军奋战,完全依靠尚不占优的本国海空军力与美、日、台联军正面对抗,且不排除韩、澳、印、菲、越等国加入敌方。中国的印度洋生命线也将在麻六甲-安达曼群岛-迪戈加西亚一线面临美国、印度、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封锁威胁。反之,如果战事发生在克什米尔-印巴边境一线,则巴基斯坦处第一线,不得不倾尽国力正面对抗印度;而中国居二线,地区军事压力大为减轻,战略回旋空间亦得以提升。中国无论直接支援巴方,还是突然增兵藏南,或拉拢孟加拉,或支持印度国内独立运动、反政府势力,都能以极小代价和风险取得迫使印军疲于奔命而无力北上、东进的战略优势。

第二,有利于牵制、疲惫印度,削弱其经济发展潜能。东南沿海一旦发生战事,则势必对我东南财税重地长三角、珠三角构成直接威胁,从而加速产业外移,毁伤中国经济核心优势。反之,如果战事在印巴边境展开,则远离中国经济重心,不仅于中国无损,反而将极大破坏印度的投资与营商环境。如果战事长期化,并以不对称战争的形式演化为一场在成本上对中巴有利、对美印不利的持久战,则更有望驱使国际资本与产业链抛弃印度,迟滞甚至打断印度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最终对印度民命国运造成难以逆转的毁伤。

第三,有利于强化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巴单独无力抗衡印度,故当矛盾激化、冲突升级后,巴外援刚需必然陡增。美俄重印而轻巴,故巴只能指望中国,从而防止巴在中美间摇摆、首鼠两端,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中巴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有利于在穆斯林世界揭露印度的真实野心,同时维护中国正面形象,破除西方藉「新疆问题」抹黑中国的图谋。若东南沿海发生战事,中国将被西方主流媒体抹黑为「专制的大陆入侵民主的台湾」、「大国欺凌菲、越等小国」。而印巴战事则有助于将国际舆论焦点从中国移走,并通过媒体运作将印度形塑为穆斯林世界的公敌,鼓动全球伊斯兰战士、尤其是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的普什图族武装力量以印度为首要攻击对象。

第五,战争的规模、烈度可控。印巴同为有核国,且在拥核后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战略稳定性及若干危机管控机制。当印巴军事冲突过度升级后,联合国五常也将干预。而中国则需与俄、巴等国协调立场、共同进退,确保战时态势和战后格局朝着有利于中、俄、巴而不利于美、印的方向发展。

当印度在中巴联手反制的打击下遭到削弱和挫败后,必然会向友邦求援。鉴于中、印、巴三国体量,有资格在这场南亚大博弈的天平中投掷砝码的全球性大国仅有美、俄。先讨论印度寻求美援的情况。面对印度的诉求,美国有三种选择:拒绝支援、部分支援、全力支援:如果美国拒绝支援,则印度将不再信任美国,日、澳等国也将怀疑美国经略印太、围堵中国的决心与实力,从而产生离心倾向。印太战略、四方机制遂不攻自破。此情况对中国极有利。如果美国出于对印不信任或保存实力等考量而有所保留,仅予以部分支援,则结果亦与上相类似。

如果美国全力支援印度则将出现如下地区及全球战略后果:第一,印度政府或因向美让渡主权而面临国内合法性危机。第二,印度彻底投靠美国则必将失和于俄,从而丧失左右逢源的外交优势。印度要获取美国强力支援,就必须成为美国铁杆盟友;而在美俄敌对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印度此举必然刺激俄罗斯,导致两国关系离心分化。第三,美国为支援印度而分兵南亚-印度洋地区,则中国大陆在台海面临的军事压力降低。美国全力支援印度,客观上将分散资源到南亚-印度洋地区,从而削弱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集中力量围堵中国、协防台湾的能力,中国大陆在东海、台海、南海军事压力相对下降。当美协防台湾、钓鱼岛的意愿与能力下降后,日本深度卷入台海、东海战势的可能性亦将随之降低,故对中国大陆有利。第四,中国可进一步利用不对称竞争-成本强加战略牵制、削弱美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军力和总体国力。

接下来讨论印度寻求俄援的情况。面对印度的诉求,俄罗斯同样有三种选择:拒绝支援、部分支援、全力支援:如果俄国拒绝支援,则印度将不再信任俄国。俄印关系破裂后,中国可顺势协调俄方,将印度从上合组织踢出。如果俄国出于种种考量而部分支援,则结果仍与上类似。如果俄国全力支援印度,则必将使中俄出现嫌隙,从而使美国有机可乘,对中俄不利。美国对中俄同时构成的巨大威胁是主要矛盾。只要这个主要矛盾存在,其他次要矛盾就会受到压制。因此,在美俄关系未获彻底改善的前提下,俄罗斯冒着牺牲中俄协同的风险,转而全力支援亲美的印度的可能性较低。

综上,比较分析可知,在美俄敌对的给定条件下,印度面对激增的中巴安全压力,无论其主观上选择倒向美国还是倒向俄罗斯,其客观结果都是:第一,印度及其支持国都将被迫「成本强加」;第二,印度与另一方的特殊战略关系受损,譬如印度倒向美国则印俄关系受损,反之亦然。

从美、俄、印、中四方博弈的当前态势和发展趋势看,印度在中巴压力陡增的情况下有较大可能被迫选边美国,则中国可顺势借机分化印俄;在分化印俄的基础上,进一步踢出印度、重组上合,使其能为中国所用;然后支持巴基斯坦通过不对称竞争-成本强加战略直接打击印度,间接消耗美国。

王键:岸田内阁涉台动态初探

2021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9周年的日子,但在菅义伟内阁联手美国持续对华打「台湾牌」造成中日关系紧绷的背景下,两国都似乎缺乏庆贺的气氛,日本社会更是充斥政权更迭的涟漪。就在当天,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经过二轮激烈的投票角力,得到党内安麻派系支持的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以257票的总得票数击败现任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当选自民党第27任总裁。

根据日本的多数党领袖将出任首相的规则,岸田文雄将在10月4日举行的临时国会上经「指名选举」后成为日本的第100位首相,日本亦将进入岸田执政时代。岸田历任日本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以及外务大臣与防卫大臣等,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也是自民党岸田派领袖。

自民党总裁选举虽然尘埃落定,但即将成立的岸田内阁将面临执政后诸多内外交困的现实难题,如疫情困扰下的日本经济衰退依旧严峻,如何寻求抗疫与重振经济则是岸田面对的重大课题。而且岸田内阁成立伊始,就面临政党重新洗牌的众议院选举(2021年11月)以及参议院选举(2022年7月),是否能持续维持自民党执政党地位的国会议席数量,亦是岸田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再从日本自民党集体右倾的政治生态和深受美日同盟制约的政治环境来看,岸田内阁势必维持一定程度的对华强硬态势,而其涉台趋向更值得我们重视。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当下中日关系处于极度敏感的状态,台湾问题尤为中日之最大焦点,中美战略对峙下的岸田涉台动态显然是观察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当下中日主流民意都希望两国关系能有改善,尤其是日本经济界更期盼中日经济进一步密切合作,以推动日本经济尽快摆脱下滑。近年来在中日共同努力下,亦取得一系列耀眼的业绩,2017年习近平国家主席两次与时任首相安倍会晤;2018年恢复中日政府首脑互访;2019年6月达成中日大阪十点共识,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会晤在中国成都举行等。再就是在中日的共同推动下,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得以签署,成为全球最大之自贸体。2021年9月16日,中国商务部向CPTPP保存方新西兰提交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再有,多边贸易框架下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亦持续推进中。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贸易对像国,我们希望中日经济合作与中日关系的改善相辅相成、趋利避害、砥砺前行。而且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亦是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年度;中国对东京奥运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亦希望日方信守承诺,与其他国家一道积极支持北京冬奥会。

一般舆论多认为,在日本自民党整体右倾亲台的大趋势下,岸田内阁或将继续沿袭菅义伟内阁的涉台走势,继续与美国合力持续介入台海事务。大致看来,一是要看未来的中美关系如何演进。当下影响中日关系的美国因素空前增大,但最近美国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亦出现一些新的势头。9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第一次以美国总统身份登上联大演讲台的拜登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美国准备与任何国家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即使我们在其他领域存在严重分歧」。拜登讲话显然是对中国发出的「呼吁」。虽然9月24日在华盛顿举办的首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充满冷战色彩,但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亦开始适度调整对华强硬态势,企图借助对华贸易挽救其经济颓势,这势必影响日本对华取舍。其次,要看岸田新内阁是否留用或重用亲台政客入阁,如防卫大臣岸信夫及副大臣中山泰秀等。岸信夫现在是日本亲台势力的总代表,防卫大臣之外还兼任日本国会「日华恳」干事长,以及日本自民党「促进日本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的年轻议员会」会长。今年日本7月颁布的严重干涉中国台湾问题的《防卫白皮书》,就是完全按照岸信夫的旨意制订的。出身反华政客世家的中山泰秀更是多次发表涉台言论,助力岸信夫亲台。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希望岸田在涉台问题上切实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与日本对华外交的底线。近年来美国出台《台湾交往法》(2018年3月)《台北法案》(2020年3月)等严重触及中国主权的一系列涉台法规,试图形成新的涉台政策框架。同时,岸信夫牵头的亲台团体亦呼吁制订日本版《台湾关系法》与日台安保对话,支持台湾加入CPTTP与WHO等,这些动态必须密切关注。

在安倍执政时期,岸田担任外务大臣一职长达4年8个月之久(一度还兼任防卫大臣),在历任外务大臣中排名第一,从政风格显得相对稳重。对美外交肯定是其外交重点,10月在意大利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或将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开启岸田对美外交。9月29日当天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表示,他将继续推进安倍前首相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岸田同时还提出,他将重视首次举行的日美澳印四国框架「Quad」。

我们亦注意到岸田文雄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国有化」而处于最低谷期间出任外务大臣之际就对媒体明确表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本与中国的互惠领域非常广泛,双边关系极为重要,希望通过两国外相和外长会谈等途径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此次自民党总裁竞选期间,岸田文雄也发表一些对华强硬言论,但他又强调日中两国人员往来和对话的重要性。如在9月18日,岸田文雄在竞选辩论会上就强调「中日关系的根本前提是对话」。其政治风格体现稳健与平衡。

简言之,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博弈的关键领域,至少在短期内,将继续促使日本介入台海。再从日本来看,若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促成经济继续下滑,岸田内阁就很可能藉台湾问题在国内制造对抗中国的紧张氛围,以维持其执政地位。

日本介入台湾问题亦表现在CPTPP,日本最初是想邀美国「回归」后再考量中国加入的问题,但九月遭到拜登政府的再一次明确拒绝。此次参选自民党总裁的四名候选人都明确表态欢迎台湾加入CPTPP,亦表明日本希望利用支持台湾的方式来阻挠中国加入的进程。

9月2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就日方在CPTPP涉台问题上的消极言论表明严正立场:我们敦促日方以实际行动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在台湾问题上信守承诺,严肃对待中方重大关切,慎重妥善处理CPTPP涉台问题,避免给中日关系带来进一步损害。简言之,岸田如何处理CPTPP涉台问题,也将是考验其政治智慧与对华立场的试金石。

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我们要继续提醒日方,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核心利益,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与退让的余地。就如9月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的:台湾的事,是中国的事,不关日本什么事。日方政客以所谓「地理邻近」作为介入台湾事务的借口,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不禁让人回想起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亚洲的历史。中方必须正告日方: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我们决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插手台湾问题。

王键:结语

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这是一次很及时、很有价值的研讨,十分感谢。

评论员简介

王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史、台海问题与东亚区域关系史。

黄大慧: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曾留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历任日本立教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神户大学特聘教授等。主要从事亚太安全、中国周边外交、日本问题研究等。学术代表著作有《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中日复交政治过程分析》、《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钓鱼岛争端的来龙去脉》等。

吕耀东: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外交及大国关系、日本外交政策与中日关系。主要著作有《冷战后日本的总体保守化》、《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与朝核危机》等。

胡继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赴日本法政大学任特聘研究员。2005年,赴日本朝日新闻社任客座研究员。历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日本政治外交、中日关系、东北亚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袁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美国外交优势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担任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负责学会日常工作。主要从事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的研究。曾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访学。

杨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CATTI国际版日语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主编北京市精品教材《中日同声传译教材系列》、北京市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日口译技能技巧训练》等。

王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问题、中美关系、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的竞合、中国战略文化与外交政策等研究。已在《当代亚太》、《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科学》、《红旗文稿》、《阿拉伯世界研究》、《东南亚研究》、《当代世界》、《武汉大学学报》、《Review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等期刊发表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求是网、FT中文网等发表百余篇时政评论。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原刊于中评社刊发、中评智库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