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两岸急需第四次破冰

中时社论

国民党即将在9月选出新任主席,对内将肩负确保2022地方执政优势及夺回2024中央执政两大任务,对外必须直面两岸关系的危局,为台湾在美中长期对抗的夹缝中找到一条安全、发展之路。4位国民党主席候选人先后提出的两岸政见和主张,未必是影响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却将决定国民党的角色、历史定位和两岸关系前景与台湾的未来,非常重要。

扮演两岸破冰的主角

国民党的两岸路线核心究竟为何?是和平?反共?或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九二共识?还是《中华民国宪法》?经过多年反复争辩、实践与折腾,这个问题早已变得模糊不清,或许每个蓝营领袖都可以对此发表长篇大论,但在台湾现实民意和美中外部情势的干扰下,每一套论述似乎都在云中雾里,反而让人对国民党的两岸主张更疏离。

作为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百年政党,曾为中华民族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缔造愿景,带来希望,国共内战失利败退台湾后,亦未放弃希望,如今虽失去政权,这个希望应该还是国民党的价值与使命。如果将国民党这个价值与使命代入两岸路线,即可确认,以和平、民主、务实、包容的方式化解两岸政治争议,以制度性手段解决双方政治分歧,推动国共两党共同为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做出贡献,避免中华民族再度卷入战端,应是国民党所应为。

只是民进党执政下,两岸政治关系陷入死结,陆方对两岸和平解决分歧越来越不抱希望,民进党联美抗中路线正把台湾推向战火,国民党如果不站上历史高度,促成两岸关系的新突破,不仅将愧对百年党史,更会有被历史淘汰的危险!

回顾两岸关系40年,国民党在每一次两岸「破冰」中都扮演主角。1992年国民党主导的国统会,就一中涵义达成决议文,才能促成两岸搁置政治争议,打开两岸官方协商谈判的大门,同时也掀开了两岸民间交流大幕。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以舍我其谁的魄力登陆,翻开了以国共关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篇,两岸找到了在民进党执政下,如何维系和发展交流合作的制度性架构。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双方就维护台海和平、增进交流合作达成共识,向全球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诚意、有能力、有智慧以和平方式处理政治分歧的典范。

不畏绿营出征与扣帽

现在的两岸急须「第四次破冰」,唯一目标就是恢复两岸沟通、重建两岸互信、挽救台海和平。中国国民党需要在过往30年两岸及国共互动的既有政治基础之上,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台海两岸永久和平的高度,为未来30年的两岸和平作出规画,并勇敢地与大陆官方及民间对话。

相较过去两岸三次「破冰」,台湾此时内外环境已今非昔比。面对中美对抗深化与台湾意识高张的政治生态,加上民进党无孔不入的网军布建与司法威吓,国民党任何有意谋求两岸和平对话、交流合作的主张,都可能被绿营扣上「卖台」的帽子,反中甚嚣尘上,国民党领导阶层倾向从选举利益角度思考两岸关系、构建两岸论述。但国民党如果仅从台湾利益角度论述两岸关系,放弃党的价值与使命、不考虑大陆的需要与立场,恐怕很难说服对岸重启两岸关系,反而令对岸更深信「实力决定论」逻辑。国民党应该回归创党初衷,回到中华民族的立场,重新找到两岸的连结点。

寻求连任的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日前重申,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并表示若连任就邀请马英九担任「两岸特使」登陆。江启臣此时提出的主张,应是一个积极的讯号,代表新一代国民党领导者有意回归中华民族的基本立场,寻求两岸连结、思考两岸解方。无论最后谁赢得党主席选举,都应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两岸「第四次破冰」,以挽救两岸和平、国共互信于危局,这也将是决定中国国民党是否会被历史淘汰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