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太原市)
1月6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太原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四十五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副市长陈博,副市长蔡江泽,副市长李永强。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作介绍。
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杨继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太原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太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两次深入太原考察调研,勉励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嘱托太原要“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太原这座城市的巨大关怀和对太原人民的深情厚爱,为太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强化省会担当,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始终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全力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
我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悉心打造一流科创平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对标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超10万平方米洁净空间的“第一实验室”,引入顶级科研团队开展研发攻关,目前已经具备了碳基芯片材料、器件及前沿应用的全链条研发能力,成功制备8英寸碳基芯片,在智能物联网、AI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研制的甚长波锑化物探测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太原”,揭牌以来已注册企业243家,申请知识产权520件,签署产品销售、技术交易合同总额3.7亿元,20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基本建成。我们就是要用最大的力度、最优的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我们锚定转型不动摇,全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外,我们积极招引种子项目,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沪硅半导体、晶科能源等一批牵引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惠科电子新材料项目,建成全国单体最大、技术领先的铜箔生产车间,生产出的铜箔厚度仅有A4纸的二十五分之一,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山西希本生产出我们太原自己的碳纤维羽毛球拍,重振我市消费品工业有了新的力量。
向内,我们培育壮大潜力企业,全力支持本土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升级改造。山西电机厂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值三年就翻了一番。太锅集团与清华大学、山东诺泰开展联合研发,在煤矸石循环利用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可稳定燃烧最低热值550大卡以上的煤矸石,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大量堆积无用的煤矸石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煤矸石“无处可去”的难题,又能得到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我们坚持“四治”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断流近30年的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复流,全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5,达历史最好水平。如今的太原,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市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林木覆盖率达43%,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我们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水平更加均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四五”以来,我们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8所,新增优质义务教育学位11万个,为城乡低保、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各类补助23.41亿元。特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现在太原拥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群众大病不出市就能得到更好救治。我们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建成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43个,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实现县县全覆盖,“朝阳”更加蓬勃,“夕阳”更加绚烂。我们的城市书房、自助图书服务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免费开放,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二,“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过去的一年,我们入选“2024年度活力之城”、人才友好型城市50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位列“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第32位、“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第35位,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省会城市前5,连续三年上榜“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2024世界城市名册》榜单中的排名从2020年的223名上升到139名,太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大幅提升!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将一起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
马学英:
感谢杨继承常务副市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
近年来,太原在强化科技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请问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太原市副市长 蔡江泽: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太原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保障投入力度,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类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我们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06家,高新技术企业2150家,在全省占比50%以上;市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企业达120家。在全省率先实行“揭榜挂帅”制,集聚了国内外70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近年来,我市新获批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占全省的88%;省级重点实验室136个,占全省的79%;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5个,占全省的64%。聚焦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申请专利59件,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动能。
三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常态化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供需对接。2021年以来,累计发布技术需求300多项、高校院所成果900多项,促进500多项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建设太原科技大市场,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务,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3%。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太原“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科技需求,深入实施“双百攻关行动”。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实施一批“揭榜挂帅”联合资助项目。
我们将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我们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优化太原科技大市场服务网络。建设一批专业化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拓展成果应用场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将改进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完善我市科技计划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组织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我们将全力推动“晋创谷·太原”建设。持续加大政策创新和供给,探索以“先投后股”等方式支持成果转化。推动设立种子、天使等基金,支持设立中试保险,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新活力。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太原市在制造业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接下来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太原市副市长 李永强:
感谢您的提问。制造业是太原的传统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锚定“六地”发展定位,聚焦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承载地,持续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强基础、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一是以建链为核心,提升产业优势。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不断深化“政府+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全力构建“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目前已完成95户链上企业遴选认定,常态化调度跟踪产业链重大项目73个、招商引资项目64个、关键技术创新79项,全市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177户,产业链企业营收在全省占比达20%以上。
二是以项目为支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三个一批”工作机制,有序推进67个省级和11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太钢热连轧、盼立医药、长城电源等项目手续加快办理,亚鑫电子新材料、美锦氢能重卡、山西电机高效电机等项目全面开工,沪硅半导体、泰山高性能玻璃纤维、太钢低碳节能升级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晶科能源光伏垂直一体化、厚生锂离子电池隔膜、惠科电子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264.59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工业投资的80.1%。
三是以创新为引领,增强发展动能。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在全省率先建成“晋创谷”示范项目,积极推动校企双方联合创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创新成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依托中科院煤化所、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推动钢科、烁科等高科技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发挥行业引领示范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累计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313户,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户,占全省53%,全省6户优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均在太原。
四是以“智改数转”为路径,加快数实融合。扎实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举办了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14场,建成了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100余个“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200余户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目前,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超1.9万个,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9个,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12个,534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太原酒厂5G智慧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太重轨道公司获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山西实现了灯塔工厂“零”突破。
下一步,太原市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眼点,重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发展均衡、优势突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工业城市。谢谢!
中新社记者:
2022年,太原获准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2024年已经是第三年,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太原市副市长 陈博:
感谢记者的提问。2022年,太原市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围绕“提升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个方面,以点带面、持续发力,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聚焦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全面提升医院诊疗能力。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医疗资源富集优势,选择9所省级医院,实施18个项目,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如:山大一院依托终末期肝病诊治及临床转化项目,开展的活体肝移植技术,填补了该项技术省内空白;省肿瘤医院依托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及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建成了省城肿瘤防治网络。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市中心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门诊人次、四级手术较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34个和27个百分点。市级各医院明确定位差异化发展,与同济、复旦、上海交大等附属医院深度合作,柔性引进国内一流专家带教指导。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建成专病救治中心30个,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86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收治病种数增加了27种,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二是聚焦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夯实基层服务基础。省、市8家三甲医院派出240名专家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杏花岭、万柏林、古交、清徐、阳曲5个县(市、区)达到了县级三级医院服务水平;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社区、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千医千村牵手”工作,以专科团队、巡回专家组等形式下沉指导。2023年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31%,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聚焦源头控费和智慧医院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服务质效显著提升。2024年患者住院次均费用较2023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住院费用报销占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1批次,节约资金约4.7亿元。同时,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门诊、住院、管理等环节,完善了预约诊疗和诊间支付,实现了入院出院一站式办理和多学科一体化会诊等。2024年,还相继推出了“0元惠民号”“一号管三天”等惠民服务,特别是在52所省、市级医院推行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仅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还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为牵引,因地制宜,在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方面探索和总结更多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让医改红利更好造福广大群众。谢谢!
央广网记者:
2024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太原入选“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这已是太原连续第三年上榜。请问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太原市副市长 蔡江泽:
感谢您的提问。太原市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构建良好经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标对表、综合施策,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我们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构建维护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民营企业参与的市政公用特许经营项目达20个。推行“证照联办”,办理营业执照可一并办理经营许可,实现“准入即准营”。
我们持续优化政务服务。高标准抓好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应用惠企政策平台,实现优惠政策便捷兑现。提供“24小时自助办、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全天候政务服务,实行一窗通办模式,97%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只到一窗、一站办结”。
我们持续强化法治保障。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杜绝多头执法,让企业安心经营。设立公益性商事调解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我们持续优化信用环境。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扩大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开展“政策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集中整治,强化政务诚信约束。深化“信易批”改革,营造“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氛围。
我们持续加强要素供给。全面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全代办”。压缩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
当前,我们正在实施“服务企业提标、政府服务提效、经营主体提质、市场预期提振”四大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营商环境区域优势。我们建立完善3项创新推进机制,全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一是建立营商环境领域“啄木鸟”工作机制,完善问题分级分类处置、综合研判分析、结果跟踪反馈、解决成效评估机制,形成营商环境问题发现、研判、处置工作闭环。
二是组建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以第一视角体验办事流程,多角度主动发现问题、跟踪督办,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政企“联络员”、政策“宣传员”作用。
三是广泛开展换位实践活动,聚焦企业群众所需所盼,通过“以企业和群众身份亲自办”“以帮办人员身份陪同办”“以监督人员身份督导办”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换位实践,改进办事效率,提升企业群众办理满意度。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记者:
2024年太原已经举办了32场演唱会,“歌迷之城”名片深入人心。请问在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太原市副市长 李永强: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太原市共举办了32场演唱会,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七成,“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消费场景释放巨大潜力,带动消费41亿元,太原“歌迷之城”名片火爆出圈。
为支持演唱会经济做大做强,太原市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了《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对演出主办单位进行奖补、对演出服务进行保障、对观演歌迷提供增值服务等多方面,为演艺活动助力赋能。
一是创新奖补机制。对太原市区域内合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演唱会主办单位,根据演唱会单场售票规模及售票收入情况,给予15万元至80万元的单场资金奖补。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成立营业性演出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集中调度、现场办公,及时处置突发情况,为演唱会举办提供高效服务保障。演唱会期间,在市内主要交通枢纽、重点酒店商圈、重点旅游景区开通免费接驳服务,同步加大公交发车频次,延长地铁运营时间,确保歌迷能更加便利乘车往返演唱会现场。
三是提供增值服务。歌迷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晋祠天龙山、蒙山、太山、太原动物园等重点景区免首道门票优惠政策,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在武宿机场、太原火车站、南站设置专区,安排专人提供咨询服务,为歌迷发放伴手礼。在演出现场,设置免费饮水处,免费提供山西特产大礼包,并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免费提供雨衣等应急物品。
下一步,太原市将全力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太原文旅宣传片、文旅短视频制作,利用融媒体资源在演唱会期间进行广泛传播,持续做好氛围营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太原演唱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发挥好工作专班作用,着重从构建宣传矩阵、营造良好氛围,完善配套保障、提供增值服务,净化消费环境、做好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力,形成演唱会服务保障长效机制。
三是增强演出市场供给。鼓励演出机构创新营销模式,增加演出活动场次,发挥好横向外联作用,吸引更多优质演出项目落户我市,争取更多受众度和热度高的艺人演出,助力“歌迷之城”打造。
四是推进“演艺+”融合发展。放大演出聚合效应,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演唱会经济与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演艺经济产业链。
人说山西好风光,最好美景在晋阳。借此机会,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游客走进“锦绣太原城”,观演出、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体验不一样的“诗与远方”。谢谢!
新华网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扩大托育等服务消费。请问太原市在发展托育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工作考虑是什么?
太原市副市长 陈博:
谢谢你对我市托育服务工作的关注。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特征,托育服务的发展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2023年,我们对全市育龄群众进行了送托意愿网络问卷调查,80%的人认为托育价格较高,近一半的人认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四分之一的人认为托育服务机构离家、离单位较远,不方便。对照群众需求和期盼,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群众反映“入托难”问题,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成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增加托位1210个。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534家,总托位数2.2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07个。
二是围绕群众反映“入托贵”问题,出台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保育费收费标准》,目前,建成的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托大班每孩每月收费不超过1298元。出台了普惠托育认定、补贴相关政策,对认定的188家普惠托育机构发放了运营补贴。通过落实以上支持政策,2024年全市托育服务平均价格较2023年下降了25%左右,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围绕群众反映“不放心”问题,支持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与托育机构合作,在婴幼儿健康管理方面深度融合。开展全市托育服务培训,涵盖照护服务、卫生保健、消防安全等,切实提升托育机构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运营规范化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太原市实际,持续完善托育服务政策,加强普惠托育服务工作。一是将托育服务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尽可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托育服务。二是从婴幼儿营养膳食、生活作息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标准,持续提升托育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三是依托市、县两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医疗+托育深度融合,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打造“晋心托”城市品牌,真正让老百姓了解托育、信赖托育、放心送托。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太原市4位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两个多月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主题,我们共举办了45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了11个市和34个厅局共154位负责同志出席,其中包括9位市长和19位厅(局)长共28位主要负责同志,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衷心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山西的各位记者朋友和广大网民朋友!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