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以苍生为念抓住和平契机

社评

俄乌战争1周年,联合国大会在美国发动下再次通过谴责俄罗斯案,要求莫斯科立即撤军。投票结果与去年3月和10月的两次投票结果差不多,代表俄罗斯在战场上不成功,但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亦不见成效,俄乌双方都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亚洲崛起 美国渐失垄断权

这场战争不仅造成双方数十万军民伤亡、八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更对全球粮食供应与经济造成严重伤害,落后地区爆发缺粮人道危机,发达地区也承受通膨与物价上涨之苦。但各方都没有停手的意愿,战争不但会延续下去,而且可能扩大。

俄乌战争的爆发,固然有俄罗斯民族主义复苏的原因,但北约不断东扩,让莫斯科深感安全空间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是原因之一。任何一场改变国际格局大战的结束,通常都伴随一连串大国谈判,商讨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建。但冷战结束后,各国对新的国际格局并没有太多的协商,很快成为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当时美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确实有独霸的实力。

但独霸的国际格局缺乏稳定性,由于缺乏制衡协商机制,过去30年的国际冲突,几乎都诉诸武力解决。从塞尔维亚危机到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美国无役不与,非但未能给当地带来长治久安,旷日持久的用兵,反而造成美国国力衰退。对俄罗斯而言,当初并非没有意愿与欧盟合作,但美国违背了北约不东扩的承诺,背信弃义在先,又步步进逼在后,因而动心起念,趁美国国力稍显败象就铤而走险,挑战美国一手主导的后冷战国际秩序。

随着亚洲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对于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挑战与质疑的不只是俄罗斯。从这几轮谴责或制裁俄罗斯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就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印度、伊朗的强烈企图心。这其中对于战后秩序最为关切的是中国大陆,值此俄乌战争爆发1周年之际,北京开始有所作为,积极表达和平解决的诉求及国际秩序重建的构想。但相较国际秩序的重建,当前燃眉之急的,除了乌克兰日益恶化的人道危机,还有战争扩大的风险。美国及其盟友持续加码军援乌克兰,俄罗斯仍不放弃核威胁。情势一旦失控,中国大陆也会承受相当的损失甚至有被卷入战争的可能。

21日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揭示北京对于处理全球安全议题的方向与原则。其中核心理念表现在六项坚持: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北京劝和 为未来行动铺垫

在这项文件的基础上,24日俄乌战争爆发1周年,北京又发表了包含12点主张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呼吁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希望交战方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还宣称愿意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作用。

北京这两份文件虽然与过去的立场与主张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这12点方案中提及维护核电站安全以及反对核战争,不啻为双方画上红线。暗示双方若让战事扩大,制造更大的灾难,北京不会无所作为。日前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关于王毅访问莫斯科的提问时,表示王毅访问俄罗斯是维护双方的「正当权益」,这表示在中方认知中俄乌冲突是攸关其权益利害,未来若需要有所行动也是师出有名。所以不宜将中方的解决方案视为空洞的道德喊话或是老调重弹,而可能是为未来行动的铺垫。

对于中方解决方案的反应,美国与其盟友多仍质疑中方的中立立场,否定中方的方案。但是战争的延续与扩大对欧洲的伤害极大,英、德、法三国表示将研究一套和平方案,提供乌克兰更多军援,但表示不会让乌克兰受到北约第五条的协防保障,以劝说乌克兰回到谈判桌。如果没有中方的表态,很难说欧洲大国会提出自己的计划。不论中方或英德法三国的方案,都让我们见到了和平的曙光,希望俄乌双方能以各自国民与天下苍生为念,抓住和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