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武看近代中国 邓小平后国家主席皆回归文史传统

2020年唐奖汉学奖得主、知名史学家王赓武今(20)日发表线上演讲。(主办单位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2020年唐奖汉学奖得主、知名史学家王赓武今(20)日发表线上演讲时提到,中国近代史跌宕起伏,但在邓小平以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等中国历届国家主席,都回归文史传统,甚至支持清史撰写以连结明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历史。他认为,唯有记录历朝历代历史,才能塑造体系的集体记忆,也能为中国历史创造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第四届唐奖颁奖典礼今(20)日线上登场,邀请王赓武以「文史相成的中国之道」为题发表线上演讲,从古老中国历史与政治论析到对于近代中国的观察。

王赓武提到,中国从古老的皇帝天下观转型成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传统国学多次历经西方知识体系的冲撞。

王赓武指出,虽然20世纪的中国服膺新的世界秩序,却在文化大革命改变了自身的文化遗产。不过在毛泽东过世后,邓小平主张改革开放,为文史传统带来了新的可能。即使天安门事件和苏联的瓦解使中共政权受到挑战,但文与史仍在近代发挥效用。

王赓武表示,记录历朝历代历史,能够塑造体系的集体记忆,也能为中国历史创造一脉相承的连续性。邓小平以后,中国历届国家主席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全部都回到文史传统,支持清史撰写以连结明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历史。

王赓武简述中国短短百年间的政治演变,强调文史传统的意义,随着统治方针而有所演进。

王赓武出生于印尼泗水、成长于英属马来亚,在家庭教育中学习中国传统,并研读文言文。

王赓武的父亲认为「文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文使得所有纪录得以保存,使「家族的关系得以界定,理想的天下观得以建立,让中国历代领袖建立起统治体系」。王赓武向父亲学习古文,却也在父亲的安排下就读英文学校,这使他日后得以跳脱传统观点,能以开放的态度游走在中西思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