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與憂國:《哥吉拉-1.0》與日本戰後的「神風倖存者」
战败而几乎「亡国」的日本,竟又出现了巨大怪兽哥吉拉,让归零的日本变成「-1」。《哥吉拉-1.0》的视角放在战后日本,除了关于日本复兴的主题之外,片中的「神风幸存者」角度,也可以探讨日本战时与战后关于忧国青年的视角。 图/《哥吉拉-1.0》剧照
「生きろ」
活下去
活下去吧,我想这才是最近在Netflix突击上片的《哥吉拉-1.0》(网匿称「负一哥」)的真正主题。
作为一个专攻日本文化的研究者,不可能不知道哥吉拉系列电影在日本的文化影响力。这部日本最新的哥吉拉电影好评如潮,还在奥斯卡拿下了奖项。不过很多在日本看过的朋友,一致觉得这部片的主题有点「敏感」、甚至可能在台湾会被觉得是吹捧旧日本军国主义而无缘上映。
我一个在台湾教书的日本朋友就非常推荐这部电影,觉得看不到这部片实在太可惜了。这并不是一般观众以为的那种「男生爱看的科幻电影」,就跟庵野秀明执导的《正宗哥吉拉》一样,其实怪兽都不是真正的主角。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人」,而且主题是「生命的意义」和「希望的意义」。
这部电影的导演山崎贵,之前的作品包括了《ALWAYS幸福的三丁目》和《永远的0》。这两部作品和《哥吉拉-1.0》一样,讲的都是太平洋战争前后的故事,而且主旨都放在「日本是如何从绝望的战败走向充满希望的战后复兴」。
也因为《哥吉拉-1.0》里和《永远的0》一样都讲到神风特攻队,所以许多中国朋友就觉得负一哥是在暗示歌颂战前的军国主义,又因为核爆实验产生的哥吉拉是在影射美国,推导出「男主角最后战胜哥吉拉是在空想的世界里打败美国自爽」这样。
《哥吉拉-1.0》获得2024年第96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哥吉拉电影。图中抱着金色哥吉拉者,是《哥吉拉-1.0》导演山崎贵。 图/美联社
的确这部电影出现了日本大战末期的「幻之战机」震电,还有高雄、雪风等旧日本海军战舰登场,让许多二战军武迷大呼过瘾,也让大家看到了导演继承自《永远的0》以来对旧日本帝国军的爱好。电影里的重要人物,维修达人橘宗作一开始报告自己来自「筑波海军航空队」的时候,倒是让我心头一震。因为我在日本拿到硕博士学位的母校就是筑波大学——这座位于茨城县的日本国立大学,所在地其实就在过去海军训练飞行员的重要基地附近。
连在台南成神的故日本飞行员「飞虎将军」,都跟这里有很深的渊源,甚至还有神明回乡时因为想要看看旧日训练基地,而发挥神力让搭乘的列车突然停下来的神奇故事——当然这个就信不信由你了。
身为哥吉拉迷的山崎贵本来过去拍的作品就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感,所以这次操刀哥吉拉电影,也选择了战后这个呼应他过去许多作品的时代。「战后」其实是日本一个很特殊的时代,包括之前笔者提过的〈《东京黑洞》:饥饿与屈辱,战后日本的亡国活地狱〉,就鲜明描写出了那个东京被炸成荒原,所有人为了活下去连最基础的尊严都顾不下去的苦难岁月。
日本皇室是现存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王朝,就算是武士当权、天皇家仅供摆设的700年间,日本都像过去军部所强调的「金瓯无欠」,也就是这个国家从未丧失过自己的主权。但是在1945到1952这段期间,被盟军总部统治的日本连输出品都得打上「MADE IN OCUPPIED JAPAN」的字样,虽然有自己的首相,但是凡事还是得听 GHQ 老大的命令,算是真正的亡国了一次。
《哥吉拉-1.0》是哥吉拉系列70周年的纪念作。 图/《哥吉拉-1.0》电影海报
图为东京大空袭之后的景象。 图/维基共享
如果从今天繁华先进的日本来看,很难想像那段时期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凄惨地狱——或许也因为这样,山崎贵才更觉得日本能从那样的绝境重新爬起,创造世界惊讶的经济奇迹,可以让今天面临慢性停滞不前的日本人,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希望,所以喜欢从这段历史里取材。
「-1.0」的命名灵感也来自于此,因为败战后的日本已经是一无所有的0了,结果还来了一只基因变异的放射能怪兽要把才重建不久的东京打烂,根本就是倒楣到负数。
这部片另外一个被批评的,就是把战争的责任都推给军部跟所谓政府高层,讲得一副发动战争和日本人民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论点。
的确在战后的反省潮中,战争期间「大本营发表」的各种报喜不报忧和对国民的欺瞒,被知识分子和媒体一一揭露出来。不过某些主流媒体战争时歌功颂德,战败后却以「反省」为理由而摇身一变成为改革开放民主反战先锋,甚至先锋到好几十年都在站在过去苏联和中国那边,被戏称为「反日新闻」。
日本国民不是单纯只是被军部奴役的受害者,大日本帝国的陆海军主力,确实也是由一般国民组成。但是不管是《ALWAYS幸福的三丁目》或是负一哥里,都描述了日本国民直接承受战争苦果的战后惨状。而负一哥和《永远的0》都直接跟神风特攻队这种不知道该说是悲哀还是愚蠢的战术有关。
图/《哥吉拉-1.0》剧照
两部电影对于神风的评价都极为低落、直接点出这是不负责任的高层在浪费日本青年希望的自私可恶战法。而两部电影的主角,也对这种战法实行了各种消极抵抗。不过这两部片也都暗示了「神风战术本身是愚蠢的,但是参加神风的青年们是纯粹的忧国青年」这种元素,尽管引起一些来自左派人士的批评,不过参加神风的年轻人忧国意识,是确实存在的。
这点当然不是从牺牲的青年故事去找,而应该从神风的幸存者去看——在大战末期时,日本简称「预科练」的海军飞行预科练习生,就是直接找年轻人去作短期训练之后,再直接拉去当神风飞行员,甚至有些连飞机都没搭上,而是坐上自杀鱼雷、穿潜水衣当自杀水雷的悲惨下场。
但是战败之后,这些从预科练幸存回来的年轻人们,瞬间从勇于为国家牺牲的情坏,转换成原来过去军部都在骗人、回到家面对一片荒原和亲人死去的前途茫茫,过去的国家大爱变成了各种失控恶行。这些「予科练帰り」(预科练归乡者)的不良事迹,在许多史料和作品上都可以见到。而这也是一种希望和理想越大,破灭时反动就越强越恐怖的实证。
后来这些爱国青年的热血,扭曲成为了保护日本而和「第三国人」对抗。「第三国人」指的就是在战败后不算是战胜国、也不是战败国的朝鲜、台湾等,因为过去被欺压的历史而突然聚众滋事的团体。这些失落的热血战士,后来成为了「愚连队」这种日本极道组织的原型之一,愚连队里许多最强最勇的主力,就是这些预科练归乡者或是神风幸存者。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生早就死过一次了。
图为预科练习生的文物「海军精神注入棒」,就是用来教训预科练的棒子。收藏于茨城县的予科练平和记念馆。 图/予科练平和记念馆
图为预科练习生的文物,收藏于茨城县的予科练平和记念馆。 图/予科练平和记念馆
《哥吉拉-1.0》里和哥吉拉对抗的,就是这些过去曾经在海军服役的民间能量。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其实没有真的和美国关系很差,这点从山本五十六一开始的反对战争论,甚至到日后海上自卫队总部还是放着日本海海战提督东乡平八郎的铜像,跟队旗沿用过去的海军旭日旗、「军国主义」象征的军舰进行曲仍然受到爱用等都可见一斑。
所以民间力量的重组对付哥吉拉,确实在影射亡国于GHQ手上的大日本帝国海军,再次因冷战需求而被要求重组的海上自卫队。而这次重组的新日本军事力量,再也不想如过去那般浪费人命了。所以一开始《哥吉拉-1.0》的主角被整修工橘宗作看不起,但收拾掉了哥吉拉、还留下了宝贵的生命。而《永远的0》的主角被视为「海军的胆小鬼」,最后却救下一位有未来的青年。这或许也是导演想要借由哥吉拉传达的战争前后日本的传承和意识的改变。而盟军因为不敢刺激苏联,而让日本老兵们独自对抗怪兽,也算是1945到1952间日本处于半亡国状态的最大暗示。
当然,导演一直想要强调的,是日本就算面临过这么绝望的困境,仍然爬了起来成为经济大国。或许这才是制作者想要传达给今日日本人民的最重要讯息,而不是什么怀念日帝时期军国主义吧!
不然怎么一开始战舰「高雄」出场没多久就被哥吉拉虐菜不到30秒就下课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