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英 郑家鲲 | 把握四重维度,打造体育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上海样板
城市是现代体育的"孵化器",体育是城市发展的"助燃剂",体育与城市互动融合正成为城市转型与活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实现体育与城市"双向奔赴",既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释放体育新动能的应有之义。为答好体育与城市"互动命题",需从以下四重维度进行高起点谋划、高水平部署、高标准推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强活力、增动力、提效力,打造体育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上海样板。
以"生活化"为锚点,提升健康城市"活跃度"
近年来,上海将体育置于"人民城市"大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通过盘活城市活力"金角银边"、绘就市民身边的"赛事图景"、打好便民惠民的服务"组合拳"等方式持续刷新市民幸福指数,努力谱写"体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为进一步营造人人爱运动、人人享健康的良好氛围,实现生活处处有体育、体育时时伴生活的美好愿景,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统筹发力。一是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过程中的需求识别、需求采集、需求反馈,持续推动规划决策与市民体育需求间的有机整合、精准对接,并结合地区现状、人群需求偏好等特点,就近就便、灵活布局市民"家门口"的体育健身空间,缩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半径,实现"需求可识别、空间可到达、服务可享有、效果可满足"的可及性目标,进一步提升健康城市活跃度。二是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性。应做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功课",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着力缩小区域间、人群间的服务供给差距,确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现全地域覆盖、全人群享有、全周期服务。三是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遵循灵活适应、操作可行、过程控制原则,制定场地设施标准、服务内容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构建定位精准、配套完善、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质享有。
以"特色化"为主线,增强赛事营城"标识度"
城市是体育的"赛场",体育是城市的"秀场"。近年来,上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积极引进奥运会资格系列赛、FISE世界巡回赛等国际顶尖赛事落沪,并紧密结合城市品性与发展定位,确立了以"3+3+3+X"为主线的自主品牌赛事框架,开辟城市赛事新赛道。为进一步释放赛事兴城潜力,增强赛事营城标识度,应着力探索体育赛事发展的"申城路径",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一是优化体育赛事格局。应充分结合上海"本帮特色",将赛事发展与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与城市软实力紧密衔接,将申办引入国际顶尖赛事与创新升级自主品牌赛事并重,坚持专业化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并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体育赛事格局。二是提升体育赛事效益。积极引入专业化赛事运营主体,在赛事组织与运营上下足"绣花"功夫,结合海派体育文化特色,围绕赛事品牌认定、效益与风险评估、品牌设计、整合营销、赛事衍生产品开发等事宜为城市体育赛事提供个性化扶持。培育本土赛事运营主体,支持本土专精特新体育赛事企业通过优质品牌输出、管理输出、专业技术与人才输出等方式实现赛事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运营,激活赛事营城新效能。三是推动赛事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基于多端口智能化管理的城市体育赛事服务平台,提升体育、新闻、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在内的赛事大数据综合协调与管理能力,形成贯通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的赛事管理服务闭环,助推体育赛事管理朝着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助力体育赛事为城市添彩。
以"融合化"为目标,跑出体城互动"加速度"
商旅文体展联动正成为城市产业发展新动向,促成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经济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乘数效应。为持续提升体城互动"加速度",做足商旅文体展"联动文章",还需从以下三方面蓄力。一是培育融合环境。深化城市体育与会展、城建、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在规划编制中的协商合作,构建行业主管部门与资源主管部门间的常态化协同机制,通过联动出台政策引领文商体旅展产业融合行动,使各业态既能各展优势,又能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二是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上海体育赛事、文旅、会展等骨干企业展开跨界经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机构与企业间互嵌发展资源、互导客群流量,实现多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与业务联营,发挥规模化、集团化运营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创设融合场景。立足本土特色赛事资源、产业资源与生态资源,依托各类赛事与节庆活动,统筹部署"跟着赛事游申城""跟着赛事观展览""城市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以场景驱动释放"体育+"效应,将体育"流量"进一步转化为城市"留量",实现体城互动促融合、促发展、促增收。
以"数字化"为支撑,拓宽资源配置"辐射度"
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要义在于科技创新,在于技术应用的突破与革新。以数字化转型服务体城融合,需要配套建立起城市体育数字化支撑体系。一是系统布局城市体育数字基础设施。积极主动对接城市发展需求,整合技术元素,革新现有场景,挖掘智慧化手段在运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城市数字化战略行动,前瞻性布局安全可控、智能便捷的智慧体育社区、智慧体育公园等设施建设,放大数字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持续丰富城市数字化体育服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异质性体育健康促进模型,建立起涵盖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综合应用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三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体育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体育及"体育+"相关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城市体育生产力实现新跃升。利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搭建智慧体育管理平台,促进城市商旅文体展产业要素融合,助推线上线下联动整合营销,缩短供求距离,提高各业态间互动频率,贯通变现闭环,强化资源配置辐射力。
作者:
文:王航英 郑家鲲(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图:陈龙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